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01年3月3日
任何事物,任何一个研究领域,要有一个代头人。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有了代头人,他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就会增强代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要奋斗终生。
代头人打出去了,后来者,就不言而喻了。白石的学生,可染的弟子,那还了得吗?我有决心和信心要代这个头。
开创海洋画派,我几年前就已在画坛发出了倡议,近年来相应的机构也正在建立中。这是我的一个大进步,我这个人什么事都不愿出头,但海洋绘画创作实践使我看到了中国画史上这个空白急待填补,这项事业靠一两个人的一两张画是不能凑效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很庆幸自己能从懦怯中走出来,敢想并敢当这个领头人啦。
02年10月10日
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追求的一生,创造的一生。
中国有句名言,叫不怕慢,就怕站。
我的海洋作品的创作可追朔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第一幅版画《望海》(1971年作)和《练为战》(1974年作)就是以海石为题材的作品,我画大海不是为了独辟溪径,是大海那强有力的感召,是那海潮的涌动,在撞击着我的心,使我心潮起伏,令我坐卧不宁,是对大海那种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驱使着我把创作的触角伸向大海的。90年,我已正式向大海宣战了,武器是中国造的笔、墨、纸、砚。搞了半辈子版画、水彩、油画的我,却一下子画起国画来,连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即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祖,祖即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国人,其骨子里生就有的那种文化的基因,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画国画,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所使。
用中国画语言表现大海,是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难题。一,古今中外以国画画海者实不多见,在中国画坛上,还属一个空白。其理论技法还属无章可循,只有去探索、实践……
其二,大海,不同山水、花鸟,它既没有小桥流水,又没有花红柳绿,只有一片水,几块礁石,顶多还有几只海鸥。画起来,能否让人喜爱,真不好说。后来,在广美的课堂上,是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启迪。他说,“您的画不要指望谁都喜爱,只要有一人喜欢,就可以画下去。”说得好,画海,起码我自己是喜欢的。决心已定,我要用画笔把大海捧献给那位喜欢大海的人。
在我的作品中,给人留下的不是一种逍闲,我要给人的是一种振撼,是由气势和力量拼成的一种振撼。
03年3月6日
人家说什么是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说,自己走多了,也会成为路,后人也就有了路。
研究、探索,只能有两个结果,一是成功,二是失败。成功则为经验,失败则为教训。两者,对后人都是有用的财富。
作品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载体,这就要求作品要有意境,能表达出意境的作品就是上品、极品,能表达出意境的画家就是高手、泰斗、大师。
04年9月3日
在艺术上,我坚持我自己。
2009年3月8日凌晨
我曾对海洋画有过这样的担心,那就是:一块礁石,一束浪花,顶多再有几只海鸟,能让人们喜受,这可能吗?十几年的实践,使我感到,只要你了解它,熟悉它,喜欢它,并将真情实感给予它,您就能画好它,您的作品不仅会打动您自己,更能打动别人,从而获得别人的喜爱。
看到有些人,为了弄到我的作品,竟然不惜失去自己的人格,这说明我的画还可以,从这一点上,倒使我感到一点欣慰。
2009年3月9日凌晨
大海是个世界,那里是画不尽、写不完的。需要画海人去深入观察,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发现、捕捉更多的表现素材,特别是要从司空见惯的平凡景物中去发掘美,表现美。
海燕和海鸥是海的精灵,画时要赋之于生命,要让它活起来,听到它的尖叫声。
海洋画派不一定是个浩浩荡荡的大队伍,三、五个人、七八个人也是可以的,历史上的杨州八怪不也可说是一个画派吗?风格相近,志趣相投,是至关重要的。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的兴起,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画派的出现、发展、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势不可挡的。
2012年元月19日凌晨
我的画只要是有一个人喜欢,只要他是人民的一员,我就要画下去。
过去的走江湖,我认为就是今天的到人民中去,这样的江湖我要走下去,走到最基层去,让我的艺术在人民中生根开花。
做一名人民艺术家是我来自骨子里的久想,我要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与他们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做他们的代言人,做人民的艺术家。
人民是衣食父母,儿子孝敬父母,就是要为父母做事,就是要为父母尽孝心。
作者:宋明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