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山大水寄忧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这是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描述。然而,在广东省美协主席、著名山水画家许钦松的笔下,那巍巍大山、茫茫旷野、氤氲行云所展示的混沌世界则和这种原生态场景不谋而合。这个令人仰止的空灵世界,不仅流淌着画家的理想与灵魂,更装满了他对现实的思考。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山水画自其诞生之初,就已通过“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手段,成为文士阶层的“卧游”、“畅神”的载体。进入成熟期后,山水画经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方式,寄托着文人士夫“可居可游”的“林泉之心”。接着,凝聚了高度自觉的“笔墨”观念、“直抒胸中之郁气”的明清山水画,则体现了更加浓重的消极避世色彩。今天,这些人为占有的私欲在许钦松大气磅礴的画作中都已荡然无存了,而站在许氏的巨幅山水前,大自然的永恒与博大,神秘与圣洁,足会让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在版画领域里颇有造诣的许钦松吸取了木刻的营养,如用笔快、准、狠,驾驭大局能力强等,同时抛弃传统山水重在描述“一草一木”的散点透视画法,而以“焦点透视”为基础,以全景式构图法把大自然中的景别合理收到自己的“囊中”,这样既体现了其笔下大山大水的丘壑之美,又加强了天地山川的神秘感与存在的合理性,制造出了一个蕴藏着无穷原始生命力的洪荒大世界,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许氏风格。

  许钦松一再强调“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要用手中的笔记录现实生活、反映现实问题。然而,他没有像《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那样直观、肤浅地描述繁荣的社会景象,而是通过自己的大山大水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神秘与圣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工业文明的速猛发展严重破坏了农业文明的生存环境,结果洪水泛滥、SARS横行、冰雪肆虐……人类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也是许钦松画作的精神内涵。(贝明)

作者:贝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