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水墨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觉载体,85美术运动新潮时抽象水墨兴起,正是试图通过水墨实验和语言创新赋予水墨艺术的现代意义。抽象水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它涉及到传统水墨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转换和表达。早春时节,中国文物网记者走进艺术家蓝正辉的工作室,就抽象水墨的艺术创作与蓝正辉先生进行探讨。
中国文物网:为什么选择水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蓝正辉:水墨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绘画语言。中国人透过水墨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与对世界的看法。再来是根据我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原来我也画色彩,后来我放下色彩画主要做水墨,重点是做大水墨,我现在管它叫“重水墨”,试图拓展水墨表现的力度和张力。
中国文物网:“重水墨”、“体量水墨”是您的艺术作品代名词,请问您是怎样想到运用这种水墨语言的?
蓝正辉:这与个人的感受有关,我喜欢迫切、热情、浓烈的表达。浓笔重墨,很深情,有张力,蕴含情感的起伏,我着迷于浓烈的笔墨,所以我去努力尝试。
“重水墨”这一领域古今中外做的人不多,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都需要我自己去摸索。好在我理性感性的跨度比较大,适合这样的挑战。我对纸、笔、墨进行改造,用各种结构来支撑我的体系。
中国文物网:对于巨幅水墨作品,您是如何画出画面的气势来的?
蓝正辉:我以抽象的方式来作画,里面没有较为具体的形象。气势靠的是笔墨和结构的运用与搭建。我做大水墨都已经有15年的历史,在这之前我还有将近20年对于结构的积淀,对于视觉的梳理认知做了很多功课,包括西方的视觉理论和中国的传统绘画理论,我曾做过许多结构派生与推演的手稿。当我做完这些准备以后,再画“大体量”的画作,我感觉没有那么难。相对于绘画的恢弘气势我把控得住。大家能感受到我画面的大气氛围,其实也是多年结构积淀的结果。
中国文物网:您的作品一般多以一气呵成的创作手法,还是会不断层叠的加入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蓝正辉:画重水墨的前面十年,做整合做归纳的时候比较多,一气呵成是重要的表现手法。我现在做到第二个阶段,我会在前期多做一些铺垫处理,因为我现在对空间有要求,所以在不同墨色和空间的处理上要分步去画,我称之为“打散”,让画面拥有更多的细节和内容,这是我现在做事的方法。
中国文物网:相对于巨幅画作给人带来恢弘庞大的气势,在小幅画作中依旧创作出气势是非常困难的事,那么您现在的作品是大幅创作较多,还是也开始做一些小幅作品?
蓝正辉:今年基本都在做小幅的。大幅作品给人以从天而降的感觉,一些人觉得我可能只能画大画,小幅作品不喜欢或者不见长。其实在我看,画幅不在大小,好的作品不以尺度论断。事实是,小画的画法、工具程序都和大画不同,在画面处理上也有较多区别。在大画上我已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特点特色,在小画这块,我也在努力尝试,希望做出浓缩而又精品的画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