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人最容易拿得起放得下的事

2015-06-07 00:00

西方刀、叉、匙一阵仗排开在餐桌上浩浩荡荡,而在东方的餐桌,一双筷子单枪匹马,有时只有筷架,汤匙陪伴。若说西方刀、叉、匙讲究的是分工精神,那么筷子则追求万能的境界。


我常在想东方的筷子精神-两根长木杆,既不占空间,又一物万用。东方筷子的起源,据说是以前的人用大锅子煮东西时,怕烫手而改用两根树枝;另一种说法是,“大男人”孔子认为在餐桌上动刀有违“君子远庖厨”的原则。并且后来中国料理的烹饪偏向煮烂的热食,一双筷子的确就可以夹遍天下美食。



两根看似简单的棍子,运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就是一双筷子,不管冷食或者热食都适用,真像中国人的适应力!



但同样在东方的餐桌上,日本虽同属于亚洲,但精神上却又偏向西方,在餐桌上倒发展出一套用餐的繁文缛节。


比方说,在新年餐宴等正式场合,日本人用的筷子必须是柳木所制。使用筷子时,如吃生鱼片寿司,只需先用筷夹一点芥末在寿司上,最好的吃法,其实是用手拿寿司一口咬下。喝味噌汤时,筷子只是用来搅拌汤,然后双手捧碗一饮而尽。



至于韩国人用筷子和汤匙的方式,也跟我们大不同。我和妹妹看《浪漫满屋》时就发现Rain用筷子夹菜,用汤匙吃饭,虽然我没去过韩国,但出过韩国旅游书的妹妹证实了我这项发现。



筷子的设计很少被谈及,或许是东方人太专注它的实用性,没想到要为每天相处的筷子改头换面一番;也或许真有些精美的设计,只是没有发展品牌和行销,默默躲在哪个角落。


我从刀叉餐具看到的分工合作与工匠,设计师的技术钻研,然后借着现代饮食观念的强力行销,如今,许多亚洲国家也习惯用西式餐具了。不可讳言,设计的精致美感会带来物的消费,而刀叉即成功创造了消费欲望,在全球行销这点,刀叉算是赢了!


但筷子阵营也不气馁,身材修长的筷子。虽然没有刀叉匙的前凸后翘,却别有清瘦的美感。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物道


---------

来源:收藏家 作者:林桂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