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二十三年前,我应邀参加武义县水彩画家举办的水彩画展,从那时起,便和武义这座位于浙江中部青山相依、绿水环抱、四季分明的城市结了缘。儿时听外公跟我讲过,如果你,不忘一座城市,那你一定是在这座城市有爱,确是这样。我更与这座城市的许多朋友结了缘。只要有人提及武义,或者到了某个城市能够嗅到像武义一样的气息,我便无法控制的瞬间将思绪带入那座美丽的城市,和那座城市我的朋友们中间。正是与他们的交往与情感,让我不舍这个城市,难忘这个城市。说也是怪了,去的多了,每到这个城市,竟有回家的感觉。每当我遇到快乐与忧伤,都会想起这个城市的朋友,想对他们诉说,想听他们的劝导与建议。久了,就形成一种习惯,在外走着走着,就想回武义看看,累了也回家,想了也回家,精神空了也回家。每到武义,我总能在揣度与徘徊中开放思想,释放快乐与忧伤。并重新整理好心情,再向远方。
这一次回武义,是武义的画家朱正俏让我邀请一些画家去武义写生,并希望与《艺术前沿》杂志主编茹峰沟通,将这次武义的写生活动记录,并对画家们进行专访与报道。于是,我们一行十多人,与武义的画家们在熟溪河边,再次相聚,我们的快乐与友情从未来流向今天,流向此刻。武义的朋友们努力的想带我们去一个新的地方画画,他们告诉我说,那个地方你从来没有去过,但在我看来,武义的每一个地方我都熟悉,熟悉这里的气息。这里山回水转,景象万千,却千年铸就了一个不变的气息。这种气息,只要你是远离家的游子,你便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你感受到了此刻武义的怀抱,一如武义也在你的怀中。
驱车沿着熟溪河上行,远远的看见浓密的老樟树,那是俞源村口。到树荫下,我们冲着前方的太极饭店,大声的喊着:“回来了!”太极饭店的老板娘笑吟吟的迎出门口,对我们说:“来啦!”我们笑答:“是的,”并告诉她,“今天中午我们就在家里吃饭。”老板娘点头说:“好的,还是12点吗?….”到了俞源村里的俞家祠堂,我们和看门的老者和驻守在祠堂里的算命先生,相互问好,和两只粗糙的手,再次握在了一起,我们各自的脸上都叙述着流逝的时间。他们总是笑着,问候着二十年不变的问候:“回来啦。”这问候,让我们深知,无论我们这些决绝的行者走多远,那家中孤独的王者却从不怀疑你的归来。
万春堂、声远堂、洞祖庙、石板桥、豆腐铺、年糕店、榨油坊、小集市、老街巷都成了我们眷恋的题材。人人的笔下都绘出了春天之外的姹紫嫣红,一笔一笔的解开系在我们心里的乡愁。这里有刘伯温草堂,有聪明智慧的太极水渠和星象建筑布局。二十多年的武义、熟溪、俞源岁月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切伟大都是平凡。
追着最后一束光线,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写生。村里的炊烟、犬吠,无常却有序。我们的画笔都是构成武义肖像的不可分割的因素,我们深知,武义于我们的意义,正是笔尖停歇时那被捕捉的相互的气息。天上的云,乡间的风,树上的鸟,时间、空间,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之物,能够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稍作停留,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迁徙,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作品,来自于迁徙,并迎接下一个迁徙。
武义于我们的意义还在于一个行者的行与归。在朝阳初起的时候行,在满天星辰的时候归。在信心满满的时候行,在脚步沉重的时候归。正像那白天所有的灿烂,都要沉沉黑夜加倍的补偿,每次行与归,让我们开始捕捉自己,捕捉思想的线的尽头。我们的痛楚,渲染了我们作品的美丽,我们行者的孤独,验证了我们作品的丰富,是武义“家”的华盖一次又一次抚慰了行者的伤,放飞了我们诗一般的创作飞翔。
流逝的是时间,抖落的是尘土,抹不去的却永远是家的温暖与尊严。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2013年12月6日
作者:周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