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机清放——观范阳先生山水画有感

2016-05-23 11:10

策杖听泉 69×69cm 2015年

松溪书屋 138×69cm 2016年

溪山读易 69×69cm 2016年

  北宋董逌在《广川画跋》中讨论李成的山水画艺术时有云:“营丘李咸熙,士流之清放者也,故于画妙入三昧,至于无蹊辙可求,亦不知下笔处,故能无蓬块气。其绝人处不在真形,山水木石烟岚雾间,其天机之动,阳开阴阖,迅发警绝,世不得而知也,故曰气生于笔,遗于像。夫为画而至相忘画者,是其形之适哉。非得于妙解者未有此者也。”如此萧萧数语,却道出中国古典山水画形态由内至外的审美价值。其首先要求画者保持独立的人格精神,所言“士流之清放”,直类岩穴异士,绝去尘俗,林泉之志,见于颜色;而所谓“天机之动”,是指画者其神与万物交,不形于具体景物,恣意自如,别有境界见于笔端,如此方得“妙解”。

叠翠祥云 90×60cm 2014年

峰翠泉声180×53cm 2016年

湖山清远 138×69cm 2016年

  然而,当代画者能臻如此“妙解”者几何?余以为范阳先生其人其画庶几近矣。每次聚首虽不及细谈,然长者涵养,落落穆穆,近视其眉宇,山人静者之风一望即知。常于其寓所壁间可见其新作,未遑细读,一纸醇雅,映人心目,虽是小品,岩幽溪深,纵横自在,净拭几案展玩,古香可爱,山林陶然之趣与明清墨迹隐然意通,当为范阳闲居之时率尔操觚之迹,兴会之作能腕下无滞,骨气清楚之中见精思通博,令人叹服。

拟古山水 117×53cm 2013年

青绿四联屏 234×27cm×4 2014年

泉声松色 180×53cm 2016年

山居图 90×60cm 2015年

山居图 180×49cm 2013年

  范阳先生现居江南名岳杨岐山下。杨岐山峰峦嵯峨,梵音缥渺,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始建于此,以溪涧之蜿蜒,云雾之缠绕,山洞之幽深,而为古今慕游之处。范阳先生常入山隐居,终日面山临壑,弄笔自适,得杨岐真容,笔下也极丘壑浩渺之势,他的山水画作品长于布景,奇峰罗列,宛有风骨,深壑幽谷,其势超峻;至于松柏掩映,峭壁涌泉,野道幽麓,于野逸之态甚备。先生数十年来遍临南北宗诸家,远溯元人四家,清初四王,近至黄秋园,上下求索,崇穆有加,最终归皈南宗正脉。先生年逾七十之作笔墨精熟,苍腴古厚,更趋融古化古之态,细究其笔下踪迹:子久?麓台?秋园?各不相肖,而莫不精备。谛观其画中景物:匡庐?杨岐?罗霄?浑然而化,不一而足。如此境地当称“妙解”。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俊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