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招鲜,吃遍天”。一句非常农业时代、非常手工艺人的心态的口号,一直延用到今天。我们的艺术家仍在继续延用,仍在用各自的绝活、绝招向世人展示、炫耀。在艺术擂台上比拼,称豪。
其实我认为所谓的“绝活”,无非是绝地翻身之招,往往是被逼无奈之下所产生的行为反弹。这些人往往在正规途径的比拼中失去了个人优势,不得已才萌发出的一些旁门左道来实现渴求的欲念。我也就是这类人,其中一份子。为了完成自我的愿望,在我有限的体力、智力、精力许可的情况下,每每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来达到预期的目标。有限的条件,有限的能力最能造就为他人不屑的空缺。或许这也能成为新的“绝活”吧。照老规矩,绝招比是秘不可喧、必精心保护而为之。按今天的话来说,保护知识产权。
可能是我缺乏保护意识,也可能是我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真的有“绝活”在身。我愿意将自己的一些艺术表达方式公示,因为除了我的创作之外,其实更可贵、更有价值的是我创作的过程和体验。我自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我常用的:工具:铅笔,一般质量的油画笔,各种型号的板刷,尺子,透明胶条,海面,日常用的磁盘,很少用调色板。常用的绘画材料:油画布,以亚麻为主,有时也使用合成纤维画布。时而也用合成木版或铝塑板。油画颜料为国产的温沙牛顿牌为主,也在局部使用一些进口油画颜料。调色油为百合牌的乳状亚光调色济,好处是干得快,效果亚光,符合我的预期效果。有必要时,画面也需用亚光的上光油。
常用素材来源,照片。在自然环境中摄取。图片,书刊,因特网上等一切平面的可取的图像。我在画布上几乎不打任何素描稿和色彩稿。仅凭对对象的印象,参照图片资料,直接画在画布上。过程难免有失手,每次能改就改,不能改也只好换块画布,从头再来。
我想这样的绝招谁也不敢恭维,但我就是从中踉踉跄跄走出来的。如果说“绝”就是我能接受的这种方式。说白了,我也只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是个随心所欲,随遇而安的人。
用社会的角度来审视艺术领域的位置,已经是比较边缘化的,而架上绘画近些年又已经从艺术中心位置往艺术领域的边缘游动。所谓“边缘”,一定是不被关注、寂寞、不太热闹的地方,更是不被主流标准所左右,对我来说,也是个空间无限之大的领域,有多么大?主要是来自于画家本身的心态。
我是一个不善与人直接交流的人,所以我希望在静态的物象中寻找我存在的证据。在眺望远处黄昏笼罩下的小镇,安静的就像呼吸片刻的停止的一瞬。我能感受到光线象生命的游走,渐渐地转换,带给我的是一种与世人渐渐远去的感觉。
艺术创作是一种向自己内心挖掘的过程。它能使有限的时间获得延续,也能使有限的空间获得扩展。我一直喜欢微弱的光线,喜欢被人遗忘的物品和角落。这一切与我的性格缺陷有关,同我不健壮的身体体质有关,
从阳光的角度看我的心态是个阴暗,从健康的角度看我的体质是病态的,从开朗的角度看我的性格是扭曲的。艺术家是病人,不是完人。我很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当一个病人是很敏感,很细腻的。成就艺术要得就是敏感和细腻。
作者:陈文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