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长江源

1986年6月15日
  早饭后8:30时分从格尔木市出发,天气甚好,沿着青藏公路南行,一路上坡,路面全部是柏油马路。公路上运输物资的大卡车上百辆已排成行,速度很慢;昆仑山口海拔4760多米,雪山绵延不断,颇为壮观;公路边还竖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牌子,路旁经常可以看到野生藏羚羊,黄羊,野驴,可见保护工作做得不错。从昆仑山口至五道梁,气候变得十分恶劣,下起小雨,又转成雪花和冰雹,下午6点至沱沱河唐古拉乡。正好碰上长江漂流队从源头漂了下来,采访了一下,用电报给社里发了一篇消息,晚上10点住温泉兵站。
1986年6月17日
  16日清晨从100号道班下路西行,很不好走,可以说没有路,车在草原上按照我们估计的方向开;为我们带路的同志几次迷路,转了几个钟头,都在原地打转;天色不早了,于是决定横穿几里宽的通天河。河里水很大,总算我们运气,两部车均平安通过;又走了两三个小时,便到了一个高坡,从这时可以拍到各拉丹冬雪山的冰川。天色已晚,来不及返回,只得露营了。冰川在侧逆光照射下,晶莹透彻;我们所在的位置,还有4户从西藏来的牧民,共有几百只羊,牧民形象也很不错,拍了一些不错的镜头。晚上在牧民的帐篷里吃了牧民煮的牛肉,我们自己又下了一锅方便面;晚饭后我抱着军大衣到车里睡觉,其它人睡在帐篷里 。由于这里海拔接近6000米,夜里野外温度有零下10几度,所以在车里睡觉必须把窗户摇上。这样车里的氧气就更少了,头剧痛,彻夜未眠。
1986年6月18日
  到了清晨4、5点钟时,人觉得已经不行了,好像活不过去了。司机师傅为我冲了一杯白糖水,又在牧民帐篷里喝了一碗酥油茶,觉得稍好一点,又拍了一些照片,就赶紧开车下山了。大约下到海拔4000米处,人顿时觉得活了过来,高原反应全部消失。过了通天河已是上午11:30时分,发现河湾里有鱼,鱼很小,只有半尺长;于是我们拦河筑坝,将我的黄色防雨衣的袖口一扎,用此工具当洗脸盆,将鱼往河边草甸上泼;再往桶里拣,这种方法很有效,没一会就捡了20多斤,满满一桶;回到沱沱河乡,我们将鱼洗干净,一半炸,一半熬汤,味道极其鲜美,整整折腾了一晚上。
 

作者:罗小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