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5-23 13:05
1917年,马塞尔·杜尚将一支本该装在墙上的衣架钉在了地板上,把它命名为“捕鸟器”。他后来回忆到,“那时我的地板上放着个挂衣钩,我的确需要个衣架,偶尔把大衣挂在墙上。但不知什么原因,我一直没能把它装在墙上,它就那么待在那儿,而且我在房间里走动总被它绊到。它简直让我发疯,我对自己说,得了,如果它真的想待在那儿,继续烦我,好吧,那我就把它钉在地上,让他老老实实地待着!”这一看似偶然的举动完成了二十世纪雕塑艺术的两大重要革命:从作品到现成品,从垂直向度到水平向度的革命。
杜尚《捕鸟器》1917
巴黎钱币博物院(Monnaie de Paris)策划的展览“脚下的作品”(2017/3/31-7/9)探索的正是当代艺术中将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推倒”的倾向。曾经,想到雕塑我们印象中往往是一种在基座之上的直立形态,为了回应某种主题,带有纪念碑意味的作品。事实上,现当代雕塑家早已将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水平面向的实践,让作品与地面直接发生关系。
此次展览为巴黎钱币博物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合作项目,展品均来自蓬皮杜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是蓬皮杜中心成立40周年(1977-2017)的系列活动之一。位于市中心塞纳河畔、紧邻法兰西学院的巴黎钱币博物馆近几年来积极投入当代艺术项目的策划和展示,先后举办了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拉维耶(Bertrand Lavier)、库奈利(Jannis Kounelli)、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等艺术家的大展,尤其关注雕塑与装置艺术。今年适逢罗丹逝世一百周年,雕塑成为巴黎公共展览的热点,包括罗丹美术馆的基弗—罗丹大展、大皇宫的罗丹百年展,作品涵盖从布尔代勒(Bourdelle)、布朗库西、毕加索到博伊斯、巴塞利兹、葛姆雷(Gormley)的几代艺术家。
“脚下的作品”,独辟蹊径,把雕塑拉回地面,压为扁平,从垂直到水平地探讨雕塑自现代以来的空间问题和观念演变。在展览中,这种探索的路径被清晰地标识出来。从杜尚的“捕鸟器”;到贾科梅蒂《被割喉的女人》(Femme égorgée,1940),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再现一个垂死的女人扭曲在地的情景;再到伊夫·克莱因的《长眠空间》(RP3, Ci-g?t l’Espace,1960),为克莱因1961年在德国克雷费尔德首次个人回顾展的作品:粉红色的玫瑰、钴蓝色王冠被安置在包金的木板上,旁边散落着金色的叶子
贾科梅蒂《被割喉的女人》1940
克莱因《长眠于此》1960
这些从日常生活中来的混杂物件,既有奢华的材料,又有未经雕琢的现成品。雕塑被再现在一种更加广阔的场域中,这里可以借用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 Krauss)的话:“雕塑不再是空间中独一的存在,它伸展到美术馆封闭的空间之中,并侵入这一风景,直到与美术馆融为一体。最终,在雕塑中,随着身体的突然闯入,这种闯入包括行为和摄影记录,它们共同完成了对传统视域的解构。所有这些实践在一起,颠覆了独立媒介的观念。”
Michel Blazy “Sans Titre”
Claudio Parmiggiani “Pittura pura luce”
James Lee Byars "Red Angel of Marseille"
Pipilotti Rist "à la Belle étoile"
Tony Cragg "Openning Spirale"
以上均为展品图片
巴黎钱币博物馆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木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