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用混搭的形式构建心灵的国度——走进曾妮的纸本水彩画世界

2017-05-25 09:41

  曾妮(中)和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这次展览的情况

  走进汉方美术馆大厅,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平常熟悉的河流、村庄、人物披上了一层梦幻色彩,向人们诉说着创作者对自然与人的思考以及对文化和美好事物的尊重。“想象的异邦——‘时空漂移’2017曾妮纸本作品巡回展北京站”20日正式启动,在这个炎炎夏日,在曾妮创造的色彩世界中,观众可以进行一次梦幻般的艺术体验。

  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2016年,曾妮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应邀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系做访问学者。在那段日子里,曾妮常常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想起那条孕育了中原文化的长江。航标灯、石堡寨、长江石、张飞庙那些曾经在长江旅行中出现的场景变得美好而恍惚,使她产生了颇具梦幻色彩的创作念头。

  从西方发现东方,曾妮的创作道路似乎诠释了另外一种新的可能:把美国的、中国的、曾经的、当下的、可见的、不可见的都混搭在一起来表现,呈现出一种人生在世的生命浮游感和时空漂移感。她创作的《自然之生机》着力抒写事物与世界原初的生动与灿烂之美,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再造风景图》则是返回成都后,在她之前的作品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了创意组合。

  艺术评论家管郁达认为,曾妮个人艺术的转变突破了自身思想和观念的瓶颈,创造出关于架上绘画更多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绘画,呈现了艺术家个人生命中所能见到的无数丰富的事物与可能性,这对艺术家曾妮来说,是她个人艺术生命的一种重新开始,也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观众在作品前驻足观赏

  将艺术和生命体验紧密相连

  曾妮作品中的色彩和语汇是丰富多元的,她将中西画种、水墨粉彩等元素进行了完美融合,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和浓郁,那么的本真和纯粹。

  “青绿,远去。山水,藏在记忆的褶皱。”曾妮用诗歌对她的作品《折叠山水》进行了解读。透过本次展出的《长江山水图》《侥幸地暂留》《和解的仪式》《自然之生机》《再造风景图》五个板块,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关于乡愁、关于环境的独特思考。“曾妮很长时间关注长江流域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变迁。绵延横亘的长江在中国大地上流淌了无数个世纪,曾妮在《长江山水图》板块流露出她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批评家彭肜如是说。

  曾妮的作品摆脱了具体的物像,用一种诗意的、穿越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水彩这种独特的介质与曾妮的生命气质巧妙地呼应着,看似平常的事物,经过她的艺术构思成为了一件充满家国情怀的艺术品。这些作品既有女性的细腻温柔又仿佛超越了女性,画面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正如批评家彭肜所描述的那样,“曾妮的水彩作品有时候似乎像是女性气息浓郁的妩媚光源。在这样的光照下绘出的每一件水彩画作,自然为妩媚色泽所浸润着、渗透着。同时,她的水彩又始终氤氲着很大的胸怀与很深的体验,质朴而温暖。”

  从最初的具象加唯美到后来在写实基础上加表现主义的倾向,再到后来的解构重构,我们看到了曾妮作品的风格变化。不变的是,在每次的风格变化中,她都将艺术和生命体验紧密相连,她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来源:中国经济网书画频道-艺术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