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海明毕业作品_当代水墨

姓名:李海明

院校:鲁迅美术学院

专业:当代水墨

作品名称:《如梦·闺思》

当代水墨191x65.5cm纸面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

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自古,女性与空间的冲突不息,虽万物存在于空间中但她们感知于空间,思虑于空间,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的,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与当下女性在同一空间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从被动到主动,这些年女性意识渐渐的转变构建了女性抒写的新形态.同时古代建筑单体与现代空间促成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有的造型艺术。画面中的空间感已经脱离了视觉上的瞬间反应,而是让观者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俩重时态中,这种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体验,空间位置的改变对观者来说也能够引起微妙而又有序的内心情感状态的变化。从美学中来讲,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同时也是对于女性观者来讲独有的一种屈从于视觉与思想的精神产物,是一种随着精神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感性特征的产物。其精神活动是随着空间转换而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本身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深入的绘画过程中,试图去释放,扩展情感。于此同时在观者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作品名称:《如梦·写心》

当代水墨191x65.5cm纸面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

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自古,女性与空间的冲突不息,虽万物存在于空间中但她们感知于空间,思虑于空间,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的,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与当下女性在同一空间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从被动到主动,这些年女性意识渐渐的转变构建了女性抒写的新形态.同时古代建筑单体与现代空间促成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有的造型艺术。画面中的空间感已经脱离了视觉上的瞬间反应,而是让观者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俩重时态中,这种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体验,空间位置的改变对观者来说也能够引起微妙而又有序的内心情感状态的变化。从美学中来讲,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同时也是对于女性观者来讲独有的一种屈从于视觉与思想的精神产物,是一种随着精神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感性特征的产物。其精神活动是随着空间转换而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本身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深入的绘画过程中,试图去释放,扩展情感。于此同时在观者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作品名称:《如梦·残春》

当代水墨191x65.5cm纸面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

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自古,女性与空间的冲突不息,虽万物存在于空间中但她们感知于空间,思虑于空间,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的,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与当下女性在同一空间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从被动到主动,这些年女性意识渐渐的转变构建了女性抒写的新形态.同时古代建筑单体与现代空间促成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有的造型艺术。画面中的空间感已经脱离了视觉上的瞬间反应,而是让观者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俩重时态中,这种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体验,空间位置的改变对观者来说也能够引起微妙而又有序的内心情感状态的变化。从美学中来讲,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同时也是对于女性观者来讲独有的一种屈从于视觉与思想的精神产物,是一种随着精神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感性特征的产物。其精神活动是随着空间转换而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本身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深入的绘画过程中,试图去释放,扩展情感。于此同时在观者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作品名称:《如梦·苍陌》

当代水墨191x65.5cm纸面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

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自古,女性与空间的冲突不息,虽万物存在于空间中但她们感知于空间,思虑于空间,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的,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与当下女性在同一空间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从被动到主动,这些年女性意识渐渐的转变构建了女性抒写的新形态.同时古代建筑单体与现代空间促成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有的造型艺术。画面中的空间感已经脱离了视觉上的瞬间反应,而是让观者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俩重时态中,这种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体验,空间位置的改变对观者来说也能够引起微妙而又有序的内心情感状态的变化。从美学中来讲,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同时也是对于女性观者来讲独有的一种屈从于视觉与思想的精神产物,是一种随着精神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感性特征的产物。其精神活动是随着空间转换而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本身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深入的绘画过程中,试图去释放,扩展情感。于此同时在观者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作品名称:《如梦·静悟》

当代水墨191x65.5cm纸面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

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自古,女性与空间的冲突不息,虽万物存在于空间中但她们感知于空间,思虑于空间,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的,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与当下女性在同一空间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从被动到主动,这些年女性意识渐渐的转变构建了女性抒写的新形态.同时古代建筑单体与现代空间促成了空间与时间的特有的造型艺术。画面中的空间感已经脱离了视觉上的瞬间反应,而是让观者处于过去与现在的俩重时态中,这种视觉体验能够激发出内心的真正情感体验,空间位置的改变对观者来说也能够引起微妙而又有序的内心情感状态的变化。从美学中来讲,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视觉形态,同时也是对于女性观者来讲独有的一种屈从于视觉与思想的精神产物,是一种随着精神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带有感性特征的产物。其精神活动是随着空间转换而变化的。这种不断的变化,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本身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深入的绘画过程中,试图去释放,扩展情感。于此同时在观者的情感上产生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作品名称:如梦·静悟

中国画191×65.5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动,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生活空间与当下女性生活空间在同一时空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这种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与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导师评语:指导老师:李岩

作品名称:如梦·苍陌

中国画191×65.5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7

作品故事:空间不再是物理数据的堆砌,而是承载着自我情感以及大多女性情感的输出方式。在她们自有的空间中觉察主体与活动,并在实际空间中来表达生存的形态。这些空间缩小到建筑形态中去获得情感,无论是创建空间的主体还是存在于空间的客体,只要进入空间,就会激发出人们特有的情绪。而女性又是存在于此空间内最独特的群体。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生活空间与当下女性生活空间在同一时空中交叠,构建了我画面中的主体。这种视线的交叠,空间的重复与时间的穿插能够带给创作者与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唤醒,激发并扩展她们包容性的情感体验模式形成。

导师评语:指导老师:李岩

艺术家简介:李海明 1988年生于沈阳 2008-2012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 2014-今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研究生 研究方向:当代图式语言研究 辽宁省青年美协会员 展览经历: 2015年10月《追忆似水年华》作品 马耳山艺术计划文献展 华府天地 沈阳 2016年 5月《黑白系列》作品 聚墨·青年水墨艺术推荐展 舟艺术空间 沈阳 2016年12月《梦境》 作品 丹青北国行年度艺术大展暨名家作品邀请展 辽宁美术馆 沈阳 获奖经历: 2016年12月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6年9月《困系列》作品 第二届”学院派奖”全国艺术与设计大展 获艺术类最高奖”学院派奖” 2016年9月《困系列》作品 入围2016年“青年艺术 ”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2016年10月《困-1》《困-2》作品 入选2016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获年度铜奖 2016年12月 《微尘》系列作品 金石鲁美艺术赛事国画比赛中 荣获二等奖 2016年12月《困系列》作品 第6届中国(国际)大学生艺术作品展 荣获铜奖

阅读原文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