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非遗+扶贫” 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

2018-07-28 23:00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明确,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从五方面着力:一是加大贫困地区传统工艺振兴力度,对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贫困地区传统工艺项目,相关省区市要组织制定振兴措施和年度行动计划,对工作成效实行年度评估。二是加强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以面向面广量大、从业人员较多、有助于带动就业增收、培育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为重点,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三是支持传统工艺项目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工艺师到贫困地区开展讲习活动,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帮助提升当地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水平。四是支持贫困地区探索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为重点,确定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五是搭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已具备良好的基础,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的研修培训,为培养扶贫带头人提供了人才支持;已在全国支持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帮助传统工艺项目提升品质、融入生活提供了有益经验;山东、湖南、贵州、甘肃等地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典型经验;许多传统工艺企业、作坊、合作社主动招收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精准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下发通知提出,两部门以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为重点,兼顾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选取确定了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参与就业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要达到30%以上;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作经验与模式,鼓励和支持其他贫困地区学习借鉴,宣传推广。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