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7-30 16:12
日前,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的“抽象群展”第十一回“抽象——一种绘画修辞:中德艺术比较研究”在京开幕。此次展览由Thomas Eller(艾墨思)策划,汇聚了中德两国16位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德国艺术有着极为深厚的绘画性抽象传统,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奠基时期起,即引领发起了卡塞尔文献展等其他重要展览。因此,德国艺术家对于很多中国艺术家而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此次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具有强烈的线条意识,如谭平的《无题》融入了色彩对比,又利用重色做大面积覆盖,产生了视觉空缺,并与被覆盖的线条形成平面节奏,但整体依然保有笔触和色块的流动感和柔软度。而几位德国艺术家的抽象绘画则有明显的工业文明烙印——精确的边缘线,平滑的质感以及几何形态“建构”了画面。不仅如此,他们对于艺术史的关注也十分深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木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