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和岫闻住在同一小區。
2014年,我們變成了對門的鄰居。
最早看到岫闻的作品,
直覺是凌厲勇敢,
拍出了紅塵背後,
最真實的喧囂。
她本人卻是溫暖平和的,
每次見面,眼睛都笑成彎月。
工作室每月有『微聚』的小聚會,她來過很多次:給我媳婦兒雪倩的創作以巨大的肯定和鼓勵;兩個月前,還買走了禮賓第一次個展的五件作品。
今年4月,刘礼宾“绘画”展览,最后一次与崔岫闻见面
岫闻身體有恙,我們知道,但她很少提及細節。每次來,都提前電話给我,輕輕地說:小钧,可不可以關掉空調,我怕涼。
最近幾年,知道她有了信仰,有了師父,找到了內心安定的方法。
我們常說,
明天和意外,
不知哪一個先來。
而生命就是跌撞的曲折。
我們每一個人,
終究要歸於塵土,
歸於雨露。
黃專也說,
死亡不過是一種金蟬脫殼。
此去經年。
岫闻最終成為了佛教徒。我們知道,此刻她在這個世界閉上眼睛,未嘗不是在另一個世界睜開雙眼。
『这世間不再有我,却又无處不是我。』
岫闻,朝向有光的地方走。
朱小钧
崔岫闻作品
洗手间(局部)
数码影像
2000
三界
数码照片
2005
琴瑟1号
金丝楠木、丙烯
2014
琴瑟7号
金丝楠木、丙烯
2014
来源: 朱小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