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象无形:向蔡国强致意”

……人们总是不自禁地在蔡国强的作品中看见“东方和西方”的综合表达。至少,可以非常合理地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寻找两种文化间对话的元素。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自早年就决定打破常规,抛弃画竹子、鲜花和岩石的艺术,这种形式致力于在虚实变化中达到
“精神集合”。这种文人艺术,从产生至今已超过千年,师徒相传,但在他的眼里如同紧身衣,扼杀了一切创新的机会。与此同时,他想象一种空气般在天与地之间展开的作品,梦想巨龙在云中伸展蜿蜒的躯体,邀请地卜者在地平面上确定生命线因此实际上他并没有放弃将现实概念化为生命能量,而非物质实体的做法。他所坚持的不是(作为对象的)“自然”观点,而是(作为过程的)“自然而然”;所以他并不把作品看作再现(或者反再现)的艺术,而是作为一个正在发生的现象。这三条线索合理地前后呼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让我们以福柯(Foucault)式的谨慎对待“中国只能称之为传统”的概念。
我必须承认,我对于在“全球化”时代下太多文化相对主义的讨论感到疑虑我对意图在宇宙论、神秘论、直觉论等不同文化间建立桥梁的做法没有太大兴趣。毕竟,我们回想起来,这些概念完全来自于西方,虽然他们都乞灵于我们理性主义的边缘,并试图超越理性,或者弥补其不足。因此我更愿意将蔡国强的作品理解为刚才所提出的几条线索作用的产物:这样就不必用知觉的观点,而可以用能量的、呼吸的角度来理解实际情况;这样的话,自然界就不仅是一种客体(如我们物理学看待“自然”的方式),而能将它理解成一种“内在的积累”;最终,艺术就不再向西方古典艺术那样成为“再现”,也不会像西方现代艺术那样为了破除“再现”而苦苦挣扎,因为这样就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艺术和自然之间分立的困境。在我们观看蔡国强作品的时候,让我们记住在汉语中,“象”这个字的传统意义既包含了“图像”也包含了“现象”……
弗朗索瓦·朱利安是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七大)的教授,也是巴黎当代思想研究所的主任。他的著作包括《道路和途径:中国与希腊的战略和意义》(Detour and Access: Strategies of Meaning in China and Greece)、《事物的倾向:中国的效能史》(The Propensity of Things: Toward a History of Efficacy in China)以及《温柔的颂歌:中国思想和美学的起源》(in Praise of Blandness: Proceeding from Chinese Thought and Aesthetics)。本文为蔡国强在里昂当代美术馆举行的个展所写,朱利安试图将蔡国强的作品放在道家思想和全球化的语境中进行评论。
 “蔡国强:随意的历史”展览画册,约翰 · 蒂滕索尔(John Tittensor)、约翰 · 多尔蒂(John Doherty)、弗雷德里克 · 戈蒂埃(Frédérique Gautier)英译。(里昂:里昂当代美术馆;米兰:五大洲出版社,2002年),第27—31页。(图96)
 

作者:·,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ois,Jullien)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