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8月3日开幕倒计时,国际艺术家浅井裕介正式完成其驻地创作。
泥土,对于现代的城市人来说是陌生的,水泥地、瓷砖路遍及城市大街小巷,泥土似乎不再存在。但当我们来到重庆的武隆懒坝,我们会发现,泥土被当成了交流的媒介,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通过泥土,种下一颗专属武隆的种子,把森林带到我们的眼前,大地在这里从天而降。
◼︎ “坚硬”的城市
由泥土作为媒介,构成了浅井裕介的“大地”,而其《大地从天而降》及其他艺术作品一起,组成了此次艺术季。此次艺术季让艺术重返乡村、回归大地,开启了一场独具中国气质的国际大地艺术季,同时,也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乡村实践,提供一个独特的样本。
◼︎ 中国武隆懒坝
历时30天的驻地创作,艺术家浅井协同志愿们在武隆懒坝的苔藓博物馆共同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大地协奏曲。当我们走进这个高达15米的穹顶时,能有的除了视觉的震撼外,更多的是在这一有限的空间中,艺术家似乎让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拥有了一片广阔无际的奇幻森林,让人来感受这向上的生命力量。
◼︎ 浅井裕介《大地从天而降》展前图
一场自然的想象
在这个高达15米的圆形穹顶空间中,浅井裕介的作品创作从底楼开始,到穹顶结束,而对于我们的“观看”,却是从穹顶顶部开始。
艺术家来到武隆,受到武隆本地神话故事的影响,也将这些故事融合到其创作中。“水”、“火”、“风”、“土”根据四个志愿者的性格与外表分别化为四种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着水神、火神、风神、以及土神,被定格在穹顶孔洞的立面,阳光透过孔洞,第一步照射到的就是这四个形象,这是浅井裕介留给我们寻找森林的第一入口。而最大的木神遍布整个场馆,它和风神、火神、土神以及水神代表着在这个场馆中上层的神话世界,由他们播撒种子,为人间世界孕育生命。
◼︎ 傍晚时分的苔藓博物馆(穹顶)
风吹播种,水润无声,火旺生机,土生万物,这似乎与中国流传千年道家的“五行”文化息息相关,但艺术家却不认同这种解说,他讲到:“我对世界上具有同样的向自然学习的想法感兴趣,也对五行文化感兴趣,但很遗憾并不太了解五行。”是的,这几种形象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深刻含义,它们同作品其他每一个部分的元素一样,都是属于浅井对生命力量的描绘。
放眼望去,一个大型的奇幻卡通人物形象占满整个博物馆,张开双臂似欲要去拥抱每一个人,还有另外一双手环抱着,似乎是要守护好来自森林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自然界的元素化身到浅井的笔下,都变成一个个具有了生命力的可爱形象,似鹿、似鸟还有大脚丫,每一个形象灵动又自然。
◼︎ 这四个形象分别代表水、火、风、土
在观众漫步的二楼,浅井在这层挂上了最早期他和志愿者们一同完成的手稿练习作品。场馆底层的形象和画面构成,象征着人间的世界。这里都是从种子开始孕育出来的生命,他们活泼灵动具有生机,同时,位于门楣的图案,浓缩了场馆中壁画的内容。
◼︎ 苔藓博物馆二楼和一些手稿作品
◼︎ 苔藓博物馆一楼
这个作品充满了力量,它源于森林、源于大地,通过浅井的想象和绘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泥土的短暂与永恒
回溯古今,最初的颜料同样也是来自于大地,从最天然矿物质材料的使用到现在五花八门的颜料媒介,品种繁多,制作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浅井裕介却回归到最本真的材料——泥土,他认为泥土本身就是生命力量的体现。
被当做了颜料的泥土,只是加上了水就被画到墙上,如果用水一泼就面临消失,一直以来,浅井的作品都是以这种短暂的方式结束。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因为做出来就是为了留下这种想法,太理所当然了,拼命努力做出来,不想让它消失的东西,最后还是会消失”,浅井会觉得遗憾和悲伤,但不只是艺术家,也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特殊的绘画经验也更显难得。
◼︎ 早期浅井在武隆收集泥土
对于没有经历过专业美术指导的浅井,他的绘画基础基本都是靠自学,而植物就是他最好的美术老师。如果我们想要种下一颗种子,播种之后它却不一定会成长出你想要的状态,植物本身会随着当地的环境而自由地生长变化。同样的,泥土被画上墙后,会随着当地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来,如果再对泥土进行重叠的话,必须要结合泥土的变化来进行覆盖。对于浅井来说,这样的变化也是生命力的体现。
◼︎ 泥土颜料的制成
一件作品什么时候完成?恐怕大多数艺术家都会给上一个完成的日期,而浅井没有。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可以永远地处在一种自我生长的过程中,并由此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我们会觉得它是完成了的,但我可以在这个画面上继续去描述它,也可以在这个状态下继续不停地画下去。”
并且,浅井认为这次在武隆苔藓博物馆里的作品,也就是他上一个画展作品内部化的延续,同时他在这里完成的作品,也可能在下一个作品中继续延续。他的作品是相连的,持续生长发展的,像电影中一个接一个的片段。浅井做的,是一场短暂与永恒的协奏曲。
◼︎ 浅井裕介以往的作品
大地的力量化为颜料,为作品中的森林之神加持,每一粒泥土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都因为其“永恒”而永存于武隆独有的苔藓博物馆中,为我们每一次的短暂观看增加一些时间的永存。
信念的力量
有人说,浅井让他想到了李白。
《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而浅井给泥土安上“翅膀”,真正地让“大地”从天而降。
◼︎ 浅井在创作中
一个月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这件大型的壁画创作来说更是紧凑,这是一次对身体与灵魂的考验,而浅井成功地通过了,并且把作品最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 钢架还没拆掉的内部场景
创作的场馆被钢架分为六层,艺术家看不到整体概况,完全就是靠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来完成的整个作品。浅井创作从底楼开始,然后二三楼、四五楼同步推进。但不止是往更高层推进,同时他也会在楼下做一些细节的修改工作。直至结束的前一天,我们都还能看到艺术家在底楼做一些添补工作。
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次地打磨与精炼中完成。
◼︎ 苔藓博物馆内部图
工作时,浅井总是一言不发埋头在角落里作画,多的一句话也不会说,就像在自己的周边设置了“请勿打扰”模式,专注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每天他最早来到场馆,离开时也是最后一个,甚至会通宵创作,因为这样专注的信念与勤奋的态度,也对来到懒坝的志愿者们和当地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浅井累了会躺在露天台上休息
当地民众会因为好奇来到场馆“打望”,询问志愿者并会尝试画一些;甚至每天接送艺术家的司机,从不屑于艺术到一周后和艺术家一起画画,这些都是相互发生的一点点改变,让艺术与乡村的民众一起互动,“把艺术还给人民”;还有前后到来的40个志愿者们,他们因为对艺术的热爱而来到这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真正优秀艺术家具有的最好的品质,在最终离开时,他们将带着这样的感动回到自己的专业,把这份勤奋与热爱刻录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
◼︎ 在离开前一天浅井和大家的合照
在浅井这个不大的身体里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让“大地”从天而降,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艺术最纯粹地热爱,未来,这一短暂却深刻的经历将永远地陪伴着我们。
“就像我们进入森林一样,我们不会想着我要把森林的每一寸土地都走遍,我的画也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无论观众何时来到这里,看几遍,都不会厌倦”,这是浅井讲给我们的话。
◼︎ 观看“大地”
浅井裕介用武隆的泥土,把广阔无际的森林带到我们跟前,在我们心里种下一颗关于生命的种子,接下来,就是让我们每一个来到武隆懒坝的人用心和感受去浇灌,让它慢慢成长,与武隆当地产生越加密切的关联,让大地艺术深入中国乡村,让本土经验滋养当代艺术。
8月3日,此次位于武隆懒坝的大地艺术季即将开幕,浅井裕介将携其作品与大家相见,敬请期待!
撰稿|施凡
排版|施凡
视频图片|版权归懒坝美术馆所有
版权归懒坝美术馆所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