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田禾:一立方的坚硬与柔软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将于8月3日开幕,敬请期待.我们将定期向大家介绍参展艺术家,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田禾。

 

 

 

田禾是新一代雕塑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从油画专业跨越到雕塑专业,她在不同的维度中找寻着更适合自己的语言,现在的她用雕塑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故事来诠释着雕塑。她的作品有着对不同材料的尝试,更有着对内在人性的表达。

 

◼︎ 《水》雕塑 不锈钢 100×100×120cm

 

一直以来田禾都追求着纯净与真诚。她曾在一次访谈中讲过:“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简单——“无欲则刚”,无论你在表达什么,但你的内心首先是善良的,而后才是美好的。因为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你付出之后期许的,通过这个付出达到别的目的,这样的人就会很强大。”从本性出发,她的作品中就带着这种看似柔弱实则强大坚韧的力量。

 

在以往的作品中,田禾展现出的更多是对肖像题材的探索。而在此次武隆·懒坝大地艺术季中,她所选择的是一组无关肖像却更揭露其“本性”的雕塑作品——《水》。

 

◼︎ 《水》 雕塑 不锈钢 100×100×120cm

 

 

 

参展作品

 

作品《水》的灵感来源于2014年艺术家在苏格兰为期8天的航海活动。在这期间,生活环境由熟悉的陆地变成海洋,从最开始对个体渺小的感叹到最后意识到作为人类对自然永无止境的无度掠夺的反思,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这种不良状态。
 

 

◼︎ 《水》 雕塑 不锈钢 100×100×120cm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大家都在截取成我们想要的,按照人们所求拿过来占有”,田禾从这一点出发,也把水做成截取一段的状态。她通过这样的创作也让我们去意识到这一作品的本质内涵——人类一直在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向自然索取这一现实,让大家更深刻地去反思如何与自然更好地相处。

 

◼︎ 《水》 雕塑 不锈钢 100×100×120cm

 

在创作形式上,艺术家借取中国明代画家马远《水图》中对水的表现形式,用中国式以线写形的审美认识,转换成雕塑语言,来表达人类意识对自然影观的剥取与呈现。水本身是动态柔软的自然呈现,却用凝固坚硬的典型工业材料不锈钢去再现,再加上最人为粗暴的切割方式,这几种完全矛盾对比的的事物碰撞到一起,构成另一强烈的视觉对比,同样,也正是这样的矛盾,引导出艺术家真正想要给我们提出的反思问题。

 

在此次艺术季中,田禾的《水》将被放置到室外开阔的草坪中,不锈钢材料形成的镜面反射,使作品中水的元素与大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相互消融的关系。其作品为观众带来的是贴近自然,融于自然的参与体验,同时又不失对自然环境的反思。

 

 

◼︎ 田禾作品在此次艺术季的放置位置

 

 

   

 

艺术家与武隆懒坝

 

 

卢征远:此次参展作品灵感源于哪里?

 

田禾:《水》这件作品的灵感源于2014年在苏格兰的航海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与大海和自然进行了从未有过的亲密接触。最开始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璀璨深邃、永无尽头的星空我感到的是作为个体的“我”的渺小,相对于无尽时间来说,我生命的短暂与虚无,我被震撼了。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人”作为人类这个群体时,为我们一己的需求对自然的无度掠夺以及永无止境的索取,对环境的破坏越演越烈。而在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甚至从未意识到我们在这个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就更不可能对这个问题严肃和认真的思考了。

 

我们的船两次被迫浪费宝贵的航海时间到补给站补给。其实我们最开始安排好的水和其他必需品是足够船上的人维持一段时间的,比如说我们预计的是一周,但是实际三天就用完了,因为大家没有一个计划和节约的意识。后来我开始观察周围当地的英国人,他们对于所有的物质都会有一个有限的意识。而且所有的岛上都有垃圾回收站,每一个家长都会在航海过程中告诉孩子,垃圾要分类收好,到了岛上再送到垃圾回收站去。包括岛上也有自己的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等,他们十分注重让所有生物保持可以持续发展的健康状态。当从我们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看到其他人都有计划地使用资源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其实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是在无意识地不停索取。我相信英国可能几十年前也没有这样的观念,但是现在保护自然的意识已经特别强了。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我从小长在大山的边上,小时候放假就会跑到山上去摘野菜或者挖蘑菇,所以从小很亲近自然。但是随着成长、搬家、生活的环境不断变迁,离自然越来越远,我渐渐忽略了自然,大多数时间对它视而不见。这同样也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人会发生的转变。航海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开始关注自然,审视自我,让我想要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需求,什么是无度的索取。所以我开始创作《水》的系列作品。

 

◼︎ 艺术家田禾与卢征远对谈(左: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大地的声音”雕塑板块艺术总监 卢征远右:参展艺术家田禾 

 

卢征远:后来为什么选择了不锈钢的材质?而且做成了规则的立方体?

 

田禾:不锈钢是典型的工业材料。我们的世界一直在发展,人为了更好的生存有了工业去更大程度地改造世界,不锈钢就是一个从自然中开采出来,又被人类加工制造来服务自身的材料。至于为什么选择切割其实很简单,我们这一代人亲眼见证到中国从物质贫乏到特别丰富的过程,从小时候第一次喝可乐觉得太贵考虑过是否应该要兑水喝,到现在有那么多可选择的商品,我们正好是中国经济大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人。这个过程太快了,快到我们并不会刻意去计算和节省地安排这些丰富的物质。我觉得人类一直在按照我们的意图去强加给自然界一些东西,认为我们作为最高等的生物有权主宰和掌控一切。我们理所当然地无度掠夺,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可以人为地让一切变成我们需要或者想要的样子,以满足我们在物质上不断膨胀的需求。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这是我希望提出的问题!所以我将水做了一个最不可能的切割,用了最人为的方式。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这种最为直接的矛盾。

 

卢征远:这一届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主题是“把艺术还给人民”,其中你的作品所在的板块是“大地的声音”,能谈谈作品和主题的关联性吗?

 

田禾:我觉得《水》这件作品和这届艺术季主题是挺契合的。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我用不锈钢这样的工业且坚硬寒冷的材料,承载自然柔美的水,再人为把它切割成方块,想表达的是人和自然的冲突,人对自然的主观和自私。同时,我也给自己和观众留了一扇窗,让大家自己去重新发现自然和自我,作品四面的不锈钢镜面可以反射周围的环境,让观者看见自己,作品、环境,使人在其中产生一个互动。

 

◼︎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卢征远: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有没有设想过它展出的环境?当它来到武隆懒坝会与这片土地产生怎样的碰撞?

 

田禾:开始创作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想过会放在什么地方,只是会不断考虑它做成的样子,最原始而真实的表达状态是什么,之后再考虑它适合放在什么环境当中。我觉得它放在户外是更好的,当放在美术馆式的室内空间,它所打开的窗就变小了,由于环境的原因在室内展出会更大地体现主观的切割和掌控。显得更加孤立和冰冷,是一个自我消融的状态。它变得很轻,只剩下表面漂浮的水,更加有剥离感。但是当放到自然界中,就有了一扇更大更丰富的窗,会表达更多有关生机的状态,也会容易产生参与感。在两种不同的展览环境展出产生的效果合二为一会使得作品更饱满和表达完整。作品在一开始构思就考虑了融合性和参与性,所以我想在什么样的环境不会构成问题。

 

卢征远:当下大地艺术节十分火热,你对这种艺术活动有什么看法?

 

田禾:我看过的这次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的介绍,我觉得很好。大地艺术节的本质就是要回归自然,而雕塑本身也是空间的艺术,当它来到大地上要以一个更自然的方式与环境沟通。我觉得这一点在懒坝做的特别棒,首先展出的作品都有很好的质量,而且除了展示雕塑作品还和当地的村民进行互动合作,这不论对艺术家还是对当地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村民们觉得房子破了没法要了,但是在艺术家眼中也许是特别好的材料和内容,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让它重获生命和光彩。

 

◼︎ 中国武隆懒坝

 

卢征远:对本次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有什么期望?

 

田禾:希望艺术可以给武隆懒坝带来更大的生命力和更好的变化。我觉得艺术有趣的地方在于,有时候它可以让人从内心和想法上发生改变,希望这次艺术季会给这里带来一个新的开始,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是让这里的人有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家园,看待世界。

 

 

 

关于艺术家

 

◼︎ 田禾Tian He

 

田禾,1978年,出生于贵州省清镇县;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展览

 

2018年

《桃花源》 观唐美术馆 北京

雕塑四十年·第一回展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

 

2017年

须有作为 今日美术馆 北京

小而美丽·7 狮语画廊 上海 新加坡

 

2016年

《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 天津

 

2015年

“中国在巴黎——当代中国雕塑提名展” 巴黎

 

2014年

“她·时代” 时代美术馆 北京

“艺术无界·未来展”  悦·美术馆  北京

“须有作为”艺术项目  苏格兰  英国

“寻找小泥人”  尤伦斯艺术商店  798艺术区

 

2013年

“第二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北京

“冬季的艺术”沙龙展 法国

“比较沙龙” 巴黎大皇宫 法国

“中央电视台雕塑大奖赛”(作品《拾荒的母亲》在此次大赛中获提名奖) 中国雕塑院 北京

 

2012年

“2012·异同” 巴黎大皇宫 法国

“未来通行证” 今日美术馆 北京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艺融两江—中国长江汇当代艺术大展” 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 重庆

 “五四当代青年艺术展”  悦·美术馆  北京

 

2011年

“相—田禾个展” 以太空间 北京

2010年作品《张爱玲》入选“2010中国女性艺术大展”

 

2007年

 “土与火的礼赞”中国陶艺精品展 墨西哥

2002年“上苑艺术家邀请展” 澳门 “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 北京 

 

收藏:

《19岁》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妹妹》龙美术馆

《拾荒的母亲》中央电视台

《美少年》文轩美术馆

 

 


 

撰稿|施凡

排版|施凡

责任编辑|李呢喃

图片|部分由艺术家提供

版权归懒坝美术馆所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