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山农金元玉初法赵子昂晚年学张伯雨精工可爱落笔人便持去吴中文徵仲极喜元玉字凡得片纸皆装潢成卷题目‘积玉’。”
——明 周晖《金陵琐事》卷一
南京掌故笔记。明周晖撰。8卷。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周晖(1546~?),字吉甫,号漫士,又号鸣岩山人。上元(今南京)人。诸生。隐居不仕。博古洽闻,多识往事,驰誉乡里。早年与朱之蕃等结白门诗社。卒年80余。
有诗集《幽草斋集》(已佚)、曲论《周氏曲品》等。《金陵琐事》有4卷,续和再续4卷,另有《琐事剩录》8卷(一作4卷)。书前有作者自序和焦竑所作引。专记明初以来金陵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周晖交游广泛,老而好学,所记信而有征,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之缺。故该书历来备受学者重视。初刻本今存。
周 晖 其 人
一生不追求功名,被称为南京“隐士之杰”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千里海防告急,出现了严重的倭患记载,“丛说乙卯年,倭贼从浙江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
当时这72个倭寇竟然没死一个人,杀到南京,13个城门吓得紧闭,更让人扼腕的是,相传当天这72人“宿于板桥一农家,皆酣饮沉睡”。《金陵琐事》感叹:当时如果有人探到底细,派官兵过去,可以轻松杀个干净。
这样好看的故事,就是周晖所写。他一生都没有追求功名,隐居在门西花露岗一带的尚白斋,但知识渊博,学养深厚,名气驰誉乡里。
南京大学教授夏维中介绍,当时周晖与当时的南京名人如焦竑(状元,官至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著名史学家)、朱之蕃(状元、官至礼部侍郎,著名书画家)、顾起元(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著名史学家)等,都是好朋友。而且这些名人对毫无官职的周晖却赞赏有佳。顾起元,就称赞周晖为著名诗文家、史学家、书画家盛时泰之后南京的“隐士之杰”。
夏维中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晖从其稿本《尚白斋客谈》中精选相关内容,编成了《金陵琐事》四卷,后来又编成了续编、再续编各四卷。3套书都是记述明初以来南京掌故,上涉国朝典故、名人佳话,下及街谈巷议、民风琐闻。内容广泛,可信度比较高,有的如海瑞事迹、倭寇犯南京等皆可补正史、方志没写到的地方。史料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
朱非
194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楷书学欧,行书学二王、赵、董,擅行楷。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会长,绍兴市墨趣会名誉会长,绍兴书画社顾问,浙江省绍兴市课外书法教师(中国教育学会)。
朱非书法流连传统,不随时风,运笔老辣、干净。分别在绍兴、宣城、无锡、北京、哈尔滨、萧山、浦江、福州、常熟、温州、通渭、日本等地举办书法展览,并多次为重要景点书写碑文、楹联,颇得行家好评。
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斗门史说》、《斗门之谜》;书法作品有《朱非行书两种》、《春夜宴桃李园序》、《古越龙山碑》、《春山朱墨》、《梦逐晋唐》、《画眉深浅》、《西安都城隍庙碑》、《我写我体》、《兰亭十三跋》、《翰墨书香——朱非、苏士澍金石书法求教展》、《朱非楷书“百年辨志”碑记》、《砚馀集》等。
喜欢老师作品可微信:yihuicang2018 文章来自公众号:艺惠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