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为您提供专业的收藏咨询!
壹丨 青 釉
青釉是中国瓷器最早、也是体系最为庞大的颜色釉,有20多种派生的青釉颜色。施青釉的瓷器称为青瓷。青釉并不是单纯的青色,多为青中泛黄、泛灰或者泛绿。它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经还原焰烧成;含铁量越高,呈色越深。
青釉始见于商代中期,此后历代都有烧造。早期瓷器均属青釉系统,著名的青釉有被誉为“千峰翠色”的唐代越窑青釉,唐、五代时期创烧的秘色,宋代龙泉窑烧制的粉青与梅子青,明代永乐的翠青、冬青,清代雍正的粉青、豆青等等。
北朝青釉莲花尊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粉 青 釉
南宋龙泉窑创烧,宋代官窑和明清景德镇窑均有佳作。龙泉窑是青瓷烧造中的翘楚,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上佳釉色。粉青呈粉润的青绿色,比梅子青、冬青、豆青都浅一些,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如半透明的青玉。
清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梅 子 青 釉
南宋龙泉窑创烧,釉色浓翠莹润,色调可同翡翠媲美,因颜色类似青梅的青翠欲滴之色而得名。釉面玻璃化程度高、略透明,光泽度强,如同美玉一般。
明龙泉窑梅子青釉玉壶春瓶
首都博物馆香江雅集收藏大展
豆 青 釉
宋代龙泉窑创烧,流行于明清两代,多见于清雍正、乾隆时期。釉色青中泛黄,釉面色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釉基本色调以青中闪黄为主,但青色比以前淡雅。
清代豆青色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除了作为瓷器单色釉,清代还有以豆青釉为青花色地的。
清豆青釉荷叶形瓷笔掭
现藏杭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豆青釉凸蕉叶纹四系盖罐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 青 釉
又称“冬青釉”,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汴京东窑(在今河南开封陈留)所烧,故名东青。今日所见东青釉为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烧造,釉色青中闪绿,苍翠欲滴;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为主要色调。
明永乐冬青釉高足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冬青釉菊瓣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翠 青 釉
明代永乐时期创烧,釉色青嫩如翠竹,呈色较浅,色泽光润,玻璃质感较强。釉面细腻,垂釉尤其浓艳,釉中有密集的小气泡。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 青 釉
特指宋代河南汝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一种釉色。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清淡含蓄的淡天青色釉取胜宋代诸窑,谓之“雨过天青”,文献记载汝窑瓷器以玛瑙末入釉。
釉面润泽,汁水莹厚,有如堆脂。釉色青蓝如澄澈的天空,釉中显露蟹爪纹、鱼子纹,釉表有鱼鳞状的开片。汝窑釉色莹润多变,除天青色,还有豆青、卵青、粉青、天蓝、虾青等色。明清两代多有仿汝釉的瓷器作品。
明宣德仿汝釉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仿宋汝釉圆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实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和哥窑所制的釉色均属青釉系统,明清时期仿制水平大为提高,几可乱真。
南宋官窑青瓷葵口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贰丨青 白 釉
北宋景德镇窑创烧的高温色釉,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显白、白中闪青。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玉,加上胎体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皆可映见,在花纹边上显出一点淡青色暗影,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也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名。
宋青白釉菊瓣盏
首都博物馆香江雅集收藏大展,摄影:动脉影
南宋景德镇青白釉鸭形香薰
现藏芝加哥艺术学院
叁丨白 釉
白釉的烧制工艺比青釉复杂,我国古代白釉其实都是透明釉,并非釉本身呈白色,视其白色是因为含铁量低的白色瓷胎或化妆土映衬的。
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白釉烧成是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白釉瓷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的主流产品,最早可上溯至北朝时期,早期白瓷普遍泛淡青色,隋代之后白釉烧制水平逐渐提高,唐代邢窑烧制白瓷为诸窑之冠,洁白光润,有“类银似雪”的效果。
唐代以北方邢窑之白瓷和南方越窑之青瓷形成著名的“南青北白”局面。宋以定窑白瓷为代表,白中多泛牙黄;宋代德化窑称乳白色,光亮洁净。
隋白釉罐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邢窑白釉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