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伊宁工作坊回顾+干货分享|三影堂教育

上周末,三影堂教育计划邀请何伊宁老师开展“西方当代摄影的研究路径与实践方法”工作坊,何老师梳理了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当代摄影发展脉络,通过对重要摄影师和作品系统性地分析来考察这些线索对于当下摄影实践者的影响。并帮助每位学员推动作品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一个互助的学习系统。

工作坊回顾

此次工作坊以导师授课与学员讨论、实践和展示两种形式进行。


第一天


第一天上午何老师首先分享了个人作品和经历,包括策展、学术写作和书籍、翻译等。接着与大家讨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并认为中国摄影处于一种“叠加”的状态。

然后她详细的介绍了1960年以来的摄影艺术流派,分析了其代表摄影师的作品,从波普艺术到观念艺术,然后到图像一代、新地形学、波士顿学派、温哥华学派、杜塞尔多夫学派。

上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喜欢的摄影师。



下午何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两个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摄影的风景再现”及“交互的叙事:摄影出版中的照片和文本”。听完分享后学员们分组讨论了图像与文字的关联。



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的主题是“调研作为实践”,何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视觉文化研究,带领学员从图像学、形式、艺术史、意识形态、符号学、解释学六个角度理解什么是视觉文化。接着提出了“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说到了调研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小组实践讨论


第二个部分仍然是学员小组实践部分,分为两个组,对给定的两个题目——混合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城市化和环境问题——进行前期研究并分享自己调研所收集到的信息。


中午休息时间大家一起观看了在展展览,交流了看法。



下午每位学员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提出困惑,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作品,为他/她提出建议。




课程干货


课程中提及摄影师和相关视频


约翰·塔格(John Tagg)

《表征的重负》(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1988 /中文版 周韵 译,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大卫·康帕尼(David Campany)

《艺术与摄影》(Art and Photography),英国费顿出版社,2003/中文版即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摄影与电影》(Photography and Cinema),中文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大卫·贝特 (David Bate)

《摄影的关键概念》(The Key Concept of Photography),伯格出版社,2008/台版 林洁盈译,台湾流行风出版社 /大陆版:姜宇欣 译,即将出版


《艺术摄影》(Art Photography),泰特美术馆,2015


马克·德登(Mark Durden)

《今日摄影:1960年以来的影像艺术》(Photography Today),费顿出版社,2014 / 中文版 栾志超、范静雯、周仰、罗晨 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伊丽莎白·库曲里叶(Elisabeth Couturier)

《当代摄影的冒险》(Photographie contemporaine, mode d’emploi)|台版,施昀佑 译,原点出版社,2015


夏洛特·柯顿(Charlotte Cotton)

大陆版:《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The Photograph as Contemporary Art),陆汉臻、毛卫东、黄月 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


露西·苏特(Lucy Soutter)

《为什么是艺术摄影》(Why Art Photography?),毛卫东 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


汪民安

《什么是当代》,新星出版社,2014


e-flux journal

《什么是当代艺术》,陈佩华、苏伟等 译,金城出



1960年之后的当代艺术与摄影


波普艺术与观念艺术

Andy Warhol

Ed·Ruscha《⼆二⼗十六个加油站》、《⽇日落⼤大道上的每栋建筑》

Joseph Kosuth 约瑟夫·孔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

Victor Burgin 维克多·伯⾦《图径》

维托·阿孔⻬《跳跃》


图像⼀代(1974-1984)

Barbara Kruger 芭芭拉·克鲁格《你的身体是我的战场》

谢⾥·莱⽂《爱德华·⻙斯顿之后,3号》

⾥查德·普林斯《⽆题[⽜仔]》

辛迪·舍曼《无题,74号》


新地形学

Lewis Baltz 刘易斯·巴尔兹

Stephen Shore 史蒂芬·肖尓

Bernd and Hilla Becher ⻉恩德与希拉·贝歇


波⼠士顿学派

Nan Goldin 南·戈尔丁

Jack Pierson杰克·皮尔逊‘ Angel Youth’

Philip-Lorca diCorcia 菲利普-洛卡·迪科卡《头像,5号》

⼤卫·阿姆斯特朗,和⻢克·莫⾥斯罗


温哥华学派

Jeff Wall 


杜塞尔多夫学派

Bernd and Hilla Betcher

Andreas Gurkst

Thomas Ruff

Thomas Struth 



导师对谈

Q:在课上您提到图像和文字关联紧密,但文字是否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图片的表达能力?您认为文字如何才能更好的辅助图像?


A:图像和文字作为两种文本,各具有不同的叙事优缺点,我在课上举的例子局限于摄影出版的领域,但如果对文字和图像之间关系感兴趣的摄影师和艺术家可以思考这两种文本之间在建构意义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相互联系。


Q:您认为摄影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目前国内是否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情况?


A:理论指导实践,这六个字虽然好理解,但真正实践起来并不简单。如果单看摄影理论便涉及摄影在历史和当下的生成、传播和存储,以及它在视觉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此同时,来自其他学科 (历史学、图像学、语言学、叙事学等等)理论对于当代艺术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当今那些具有深度并且能够持续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作品都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Q:摄影书是很重要的传播作品的媒介,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作品依靠社交媒体和个人网站也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摄影书受到了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适应现状?


A:书籍和互联网看似是两种相互矛盾的概念,但事实告诉我们摄影书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了很好的推广,而摄影书的消费者很多都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我相信可能对于千禧一代来说,这两者结合是自然而然的。


Q:您认为国内摄影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激发学生对摄影艺术的热情,或者至少帮助他们去思考摄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不是纯粹地把摄影当作技能或挣钱的工具。除此之外,中西方学生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西方的老师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无论结果如何;但在国内,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听老师的,甚至连作品拍什么,怎么拍,如何展示都是等待老师给出答案,由此引申出的问题可能不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讨论出结果的。


学员反馈

  • 参加完何伊宁老师的工作坊受益良多。首先她把西方当代摄影的发展脉络清晰地梳理出来,同时推荐了每个发展阶段的相关书籍供我们阅读,最后引导我们如何通过摄影去研究一些社会问题。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使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它同样适用于我今后深入研究平面设计专业。


  • 上周末忙中偷闲,有幸参加了何伊宁老师在三影堂关于当代摄影研究路径的工作坊,通过两天时间梳理了自己与当代摄影相关的理论体系,填补了一些知识空白,特别是对策展与照片编辑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亦结识了一众同好,收获颇丰。



波谱观念图一代

新地波士温杜塞

视觉文化六策略

图像形艺意符解

伊宁工坊巧梳理

摄影调研不能少

摄影散文有君刚

历史叙事拜巫泓


  • 一次愉快的摄影工作坊。两天的课程,系统性的学习了有关摄影的调研、创作与展览,期间更是涉及有关当代性与视觉文化研究等知识的补充。更开心的是能够倾听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创作中的故事,看到每个人关注的议题、创作中的困惑和坚持。而与大家的交流与讨论也不断提醒自己如何重新理解摄影、理解自己与摄影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工作坊及课程相关咨询:

邮箱:hujiawen@threeshadows.cn

电话:13927396772 胡老师



【三影堂教育计划】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要部门之一。担负着学术研究、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功能。凭借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优秀品质和丰富资源,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先锋人才成长基地。


作者: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