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白石到“齐白石”
刘晓林
过度称赞式的评论在当下时有发生。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评论人“见狭、学浅、识不足”的客观原因。2、评论人自身出于某些“目的”而做出了明显的主观判定。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不知何人所写的文章,作者在文中不少论述还是可观的。然而在关键性的某些问题上却不免令人感到不可信的嘀咕!《从齐白石到徐冰:20世纪中国标志性的艺术家》,仅这样的题目就很有“震撼”。从齐白石到“齐白石”,我不知道徐冰先生见到了会做如何想?!如果把限定词20世纪换为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来做中国艺术的讨论时,或许这样的“冠名”更具合理性。
的确,评论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同时,评论也需要有评论人的独到“视点”甚至前瞻性。适当的赞誉未尝不可,过度的赞誉则着实不必!许多人在嚷着类似“美术史是史学家所写”的滑稽话题。其实,历史和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一样——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诠释者,其他无不是下真迹N等而已。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