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考试一样有艺术

有考试一样有艺术
刘晓林
 
规律之中永远存在特例也是规律,伟大的艺术(艺术家)永远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艺术(艺术家)的出现可以通过考试,也可以不通过考试。
 
或许考试会制约艺术的发展,考试同样会促进艺术的发展。如果有人说因为“考试”使得自己没有成为大艺术家,没有创作出杰出的作品,这实在是极度主观的臆断。什么是考试?我的理解:考侧重静态的“死规定”,试侧重动态“活自我”。换言:考试中既有“教条”也有“自由”,对一部分艺术工作者若受之“教条”可能会好些,另外则反之。选择“教条”和“自由”主动权掌握在每个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自己的手中!如果你我在选择处于混沌状态却将之归罪于“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即使没有“考试”,你我也未必能在艺术上取得非凡成就。大艺术家是畅游于“教条”和“自由”的人,他们既能天马行空也懂得循规蹈矩。
 
当代的艺术工作者陈丹青先生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说:“我们很幸运我们成长时没有考试,有考试就没有艺术。”我在想:公开的资料显示陈丹青先生曾在中央美院学习,他是怎样进入的?公开的资料也显示他并非类似刘勃舒等人的“免试”而入。不能“免试”者,只能“考试”。进而得出,“我们成长时没有考试”是立不住的!人人皆有生命的阶段性,对于取得了一定艺术成就的、幸运的陈丹青先生而言将以前的“考试”事实自行“抹杀”并不可取。若此的言论是作者强调也罢,抨击也罢,不适时做出解释会使得混沌的人们更混沌!甚至会令许多人产生可怕的错觉:自己是艺术上的天才,因为“考试”把“天才”毁灭了!
 
若干80分水平的人如果因“考试”而断送了自己可以进入相关美术机构做讲师、做教授的前程,断送就断送吧!没有什么可惜。职业哪能与志业(梁漱溟先生将自己的事业称为“志业”)相提并论呢?98分甚至更高水平的人哪能被“考试”挡在艺术的大门之外?艺术的大门绝不等同于艺术院校的大门。
 
平心而论,当下中国有无数的原本不适合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非要挤进“艺术圈”;这能怪谁?不能怪考试,更不能怪老天爷。中国易学认为事物的共性(“一”)和差异性(“二”)同时并存,而差异性(“二”)的存在决定了“考试”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傅抱石”即使被“考试”拦住也一样会拥抱艺术!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的考试的确存在不少弊端——使得不少水平不高也不低、有可能做“大学老师”的人失业了!但并非严重到“有考试就没有艺术”的程度。没考试一样有艺术,有考试一样有艺术。有没有艺术,罪不在考试!!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