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散论随想系列(12)

自信大师李白之谦虚

刘晓林

  何为大师?界定很难,定义更难。一己主观私定却容易,如你我心中罗密欧与茱丽叶,完全统一的可能性不大。这样说来,并非因有了主观广义模糊之所谓不承担一己之论正确与否之理由就可以出现铺天阔谈。接近事物本质的主观仍然存在,“欲把西湖比西子”便是贤达苏东坡留给世人极好一例——绝大多数的人们接受了它,认可了它。

  引语说完,下面说我认为的自信大师李白之谦虚。

  元宵佳节,友乘一先生至。对酌谈天论地,少不了谈论生于其间的人,诗人李白在被谈论之列。太白诗高才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属于坐标式的人物,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其高度的自信——不该称作傲的“傲”也被世人心悦诚服的接受了。为什么?原因很多。我想有一个不能不提:他的“不可一世”之傲中蕴藏了真实的谦虚。他知道自己绝不是“全”人,自己的坎坷仕途便是极好的诠释。甚至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诗歌创作上,同样有不及人的地方。因此当他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时,别无选择——-俯首称臣,唯能者马首是瞻。

  传诵已久的一例。太白到了黄鹤楼,诗兴又发。呼笔欲题,仰首视壁。良久,未书远去。为何?什么使得诗仙“不战而败”?原来,“非著名”诗人崔颢的诗早已“嵌‘入壁中。”太好了“!我还有什么题写的必要?”李白欲书书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诗仙心中叩首。诚然,他一生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多,甚至屈指可数。然而,这一次已足够折射其”诗仙“的他人难企之境。

  自信大师李白之谦虚。他谦虚了,但自信绝没有失去,反而变的更强。他谦虚了,但诗仙之誉绝没被剥夺,反而获得永恒。

  自信大师李白之谦虚——它,成就了伟大。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