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散论随想系列(17)

标签: 刘晓林  林风眠  哲学家  易学  宇宙  分类: 瞬间之思 2011-05-09 22:31

 

哲学家林风眠“一二”论
刘晓林


易学是宇宙间伟大的哲学,其认为宇宙万物不离“一二”。白话:一,共性;二,差异性。我向来所持的观点:伟大的艺术家定然是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林风眠先生当属此列。

“我一天到晚总是在想:东方的形式和西方不同的基本上是什么?(我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去谈原因等等,那是道学家的一套。)是不是西方的光暗较强,一与二成对比,东方的是从一到二?是不是前者是空间的观念多,而后者是把时间的连续作为出发点?这样像印象派的色彩,主要像Renoir(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色彩是不是一到二?他是不是用一比二的立场去寻求一到二,而高更明白了一到二的立场,而摆脱不了一比二。”(1952年1月5日林风眠先生致潘其鎏的信)有不少的人对此不得其解,有不少的人认为先生讲过“绘画就是绘画”的混沌之论而对此更加的迷惑——先生既然承认了东西方绘画的同一为什么又抛出差异的质疑,莫非自我矛盾!?

一,共性;二,差异性。一二附着在万物身上,永不可离。如果说“一”证明了你我的存在性,那么“二”则证明了你我存在的唯一性。而东西方绘画也莫不如此!西方绘画是不是在“一比二”(共性/差异,更强调画面中物体的独立对比)上考虑得更多些?东方绘画是不是在“一到二”(共性—差异,更强调画面中物体的和谐统一)上考虑得更多些?这是林风眠先生所考虑的问题。于此,九天居士很是赞同。艺术家如能将“一比二”和“一到二”自如运用,实在是不易。在林先生看来:之如高更已然不得了,他仍然“力不从心”。


一流的艺术家必须在艺术创作上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否则只能是囿于表象的、技巧的精雕细琢却自以为是的伪艺术家而已。“一二”道出了世间万象的根本,对艺术自然适用。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