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猫不可装成人、人不可扮作神
道德的价格
有些道理听故事才能明白,往往故事比道理厉害。
一天,有人敲开你的房门。来人拿出一箱 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去。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我挑选的人。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24小时内,恐怕你要折磨自己一番了:反正有个人是要因此死的,无意义的拒绝不如算一算100万对自己的意义。因为那个人的死与自己的选择只是一种偶然的关系,何况“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
如果那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你一把枪,说:“杀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这故事的戏剧性就没了。你要具备杀人的残忍素质才能下得了手。相信你会断然拒绝。
如果这个故事修改为“那个人让你给他100万,不然他就杀一个陌生人”。那么不必考虑24小时,立刻就可以请他走人。他开始讨价还价:50万?一万?……试着往这里填一个数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对一个陌生生命的估价了。也许这数字是500美元或更低。
道德究竟是什么——当事人都是有自己的行为成本的,可以用价格来标准的。这个故事很精妙也很残忍,你可以把自己放进去测试一番。无论你如何选择,还是经不住道德穷追的。
道德恐怕是悬在精神最上端的东西。如写人类的道德史,定是满纸污水。若取来作桂冠戴在头上,也只会污水淋漓。尼采视道德为“危险、诱惑、毒药、麻醉品”(《论道德谱系》)。
聪明人是不会写道德文章的,文章出来,他人一打量现实中的你就完了。现在写的人多了,人藏在网络背后,没人可看见写文章的人。用道德来规训他人或规训天下,成了一件快事。网络时代,道德成了随时可躺的沙发,兴起一挥手——天下的人和事皆倒下。这是隐身人的特权,他人打量不了你。所以,凡在网络上写道德文章的人是不会将所作之事让人看见的。
道德文章最好藏起来自娱。即使要借道德之名行不道德之实,也是枉然:人,是不堪用道德来包装的。道德严苛人的弱点,法却从不开罪于人的弱点。如果以道德来惩治人,法将荡然无存。荒谬的是,写道德文章的人都自称是追求法制的人。。。。。。
翻看历史,所有的暴政都是道德乱棒加苛政来维持的。
作者:小果之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