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品本来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学习绘画技法的作业,在绘画作品流入市场变成商品的时候,临摹的好的作品会变,会冒充原作出现。这时候他就变了一种名称,叫做赝品。实际就是造假。造假在中国是有传统的。造假的能手在书画界还会有很高的威望,并不会想假烟假酒那样受人唾弃,反而会受到众人的追捧和尊敬。
有时候会感到好笑,在中国不像在西方世界,有什么知识产权,在中国甚至会出现专门造假的企业,例如荣宝斋那样的以木板水印地方法,大规模的成批地制作,他们的印刷品几可乱真,曾经看过一个荣宝斋的展览,把原作和印刷品并排挂在一起,不那样比较着看,还真看不出假在什么地方。那时候在旧书店就可以买到荣宝斋的印刷品,一个小品画裱成的条幅一般卖十几元钱,相当于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在当时就很贵了,以现在的工资收入状况,半个月的工资至少还不得花千把元?一般老百姓是花不起的。看来成批的造假还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养活一大群人那。
现在,也有类似的事情。有些人会把临摹名画变成流水作业,雇佣一批学画而没有名气的年轻人,成批的制造名家作品,推上市场,几百或一两千元的定价也不是很高,有不少美术爱好者就是在这里学成的。
标明是复制品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还是尊敬原作者的劳动,不过图点余利罢了,可恨那些复制的很精的画,直接冒充原作,动辄排除几百甚至上千万元的天价,就会惊动原作者,弄不好打起官司来搞得连拍卖公司也下不了台。
作者的原创才叫做真迹,真迹作者还得有很了不得的名气,其作品才值钱。往往在作者没有名气的时候卖出去的作品,当时卖的时候不值什么,画家也没当回事,卖的钱吃了喝了花了用了不记得了。十几二十年后,这幅画出现在拍卖会上,被拍出了上千万的高价,作者出来打官司,指称赝品,今非昔比,作者如今了不得了,画作值钱了。倒也轰轰烈烈,会把自己炒作的更值钱。
市场真是个魔术师,可以瞬息万变,时光也是一个商品机器,名望也会使价钱想法面一样发起来。可怜的是画家,那些一心一意只知道画画的画痴哪里懂得这些,像梵高那样的画家,穷死也不亏了,谁让他只会画画不懂做生意呢?也是,如果梵高具有超长的生意头脑,那就没有画家范高了。
梵高也是幸运的,幸亏他的兄弟把他的作品都收起来了,否则如今梵高作品价值连城也找不到几幅了,还不都散失了,泯灭了呀。
有时候想一想也真纳闷,世上的人难道都是瞎子?难道就没有人能真正懂得艺术?就没有人看得出作者的艺术质量?不过也真是的,世上听过不少穷死的画家,没听说有穷死的商人。即便是小商小贩也没有饿死的。
画家在现代社会是文化人,绘画也是上层建筑,和老百姓还是有区别的。文化是文化人的事,别看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真正的文化人还是凤毛麟角,和几百年前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识字的人多了,识字并不能说明文化的普及,识字的文盲也是遍地都是。
赝品还在流行,高仿的赝品也很值钱,名家真品很少,非名家的珍品也不值钱。商品的价值并不等于艺术的价值。艺术无价但炒作有价,现在把一个无名小辈炒成大家也是一夜之间的事。艺术无价就真的变成一文不值了。
但是迷恋绘画的人还是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前赴后继的走进学画的行列。不少是冲着挣钱来的,也有不少是凭兴趣来的,为着艺术来的仍然是极少数,仍然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的。
作者:李景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