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杂谈 “何处寻买家”
在搞收藏的过程中,大体有这几类人,一类是收藏家,终身以收藏为乐,这类人有财力,有眼力,也有魄力,天下之宝物,只要看见就尽力将其买下,供自己赏玩,收藏,另一类则是玩家,他们以藏养藏,手中也收藏了不少好东西,但时间长了,东西又太多,手中之钱越来越少,再遇见更为喜欢的古物袋中见底,已力不从心了,于是他们想调换一下藏品,出让几件,等有了资金再买进自己喜欢的,这类人不同于古董商贩,专门以倒卖文物而获利,实质上做为调剂。然如今要出手一件藏品也实在太难了,低价了不想卖,价高了无人要,拍卖公司门槛高,究竟何处寻买家,还真是一件非常现实的问题。
最近十年间,全国各地拍卖公司象雨后春笋纷纷挂牌纳客,进行各类文物的拍卖,作为一个进行文物交流,交易的平台,广大收藏者当然十分需要,因为只有通过拍卖才能充分体现出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而且有竞争性,东西越好,稀少价值就高,喜欢高档次的大买家才舍得掏钱,但事实上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容易,简单,真正的好东西,民间收藏很难进入这个门槛,原因有三,这也是目前拍卖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各类费用吓退送拍者,什么图录费,鉴定费,保管费,保险费,凡送拍一件,不论成交与否,首先要交上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各类费用,有的拍卖公司基本上就是拍自己的东西,一些交送的拍品大多为陪衬,成交概率较低,除非你送拍的东西特好,稀少,有人看中。
第二拍卖公司鉴定人员水平不一,大多为年数不多的新掌眼者,有些人还懂一些,但他们只懂一些近代的,如晚清,民国之类的传世品,民窑器,一些所谓“大开门”的器物,然对一些高古瓷,特别是宋五大名窑,明代斗彩,永宣青花之类的高档瓷,则有点力不从心,由于经验有限,实物见得少,心中无底,无法确定,为此只能说“仿品”或“看不懂”,你说是真品,谁敢确认?因而有的要求你请专家鉴定,仪器测试,以求论证。
第三目前古玩市场混乱,仿品遍地,真假难辨,由于一些高档货拍卖价高,造假者也盯上了这块大肥肉,尽力模仿,利用高科技做得惟妙惟肖,一般水平的人真有点真假难辨,这类高仿之器有时连专家也会“走眼”,于是假货变成真品,也在上拍之列,有的买家不是专项,以真品拍下,有朝一日发现了,为时已晚,损失惨重。
为此小心慎重,对一些高档之器心中都存疑惑,不敢轻易下手,在目前拍卖公司拍出的高价之物,拍进拍出就这么几件,这就是所谓的“流传有序”,而且拍价逐年上涨,假如市面上有出现一件同类器型,也是真品,其品相也许更好,更精美,但无人敢收,因为收下另一件同类器,这件“留传有序”老拍品就无法操作了,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
骗子公司中国最多,挂牌收费假拍骗銭。这几年此类公司越来越多,他们利用藏家想收出手,发些小财的心理,打广告,搞拍卖,费用收了近百万,拍品一件没卖掉。拍场上面找托儿,拍后一问全是空。如此拍卖公司诚信全无,道德低劣,实在是拍卖中的一支毒瘤,遗害众人 。
在拍卖的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很少有人清楚,但人为操纵,假拍现象已不稀奇,屡创天价的拍品有几件是真实价?成交价的背后又有一些什么秘密?只有业内人自己清楚,行内人一看便知,除了洗黑钱还有何解释?鉴于上述种种原因,为此虽有拍卖平台,一般藏家也很难在其中发财,东西再好也买不掉,这是事实,能卖掉的只能是极少数。
眼前民间交易还是比较频繁的,只要藏品有人看中,价格差不多,藏友之间就私下成交了,但价格一般不高,即便是好东西也卖不上价,除非你等钱用。
在古玩店中,一些老板也收进部分,但这类藏品都是普通货,民窑品,老窑器居多,大开门的多,晚清,民国的多,由于这类藏品价低比较好出手,一进一出能赚点就行,然一些官窑器,特别是五大窑,明清高档瓷,一般不敢收,由于资金问题,水平问题,眼力不济,生怕收错了吃大亏,很少有人问津。
至于地摊货,那大部分假货居多,有的老东西,老窑器,但品相不佳,遇到初学者,买上几件练练眼还行,但地摊上也不是没好货,有眼力的玩家往往就是花最少的钱在地摊上拣最上档的货,在偶然的情况下,也许真能碰上,拣到好东西呢。
何处寻买家,由于各人的接触面不同,就目前而言,就只有拍卖,民间交易两大类,但大多数藏家手中之藏品仍很难易手,想要迅速发财致富並非易事,只要东西好,东西对,就慢慢等待机会吧。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