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国考”有感
·萧遥子·
一年一度的“中国式考试”终于来临了,它不仅让考生们紧张,让家长们紧张,更让局外人紧张!因为,局外人紧张的不只是考生们能否考上北大清华,而是考上北大清华之后又能怎样?因为据调查显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其创造力依然低下,其发明力依然低能,当然就更没法与国外的一、二流学校相抗衡相比较了,这真让人恼火!(当然,那些跑到国外的留学生其创造力会得到比较好的开发)——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最起码的基本教育都弄得如此地瘪瘪和捏捏,那么又如何让我们的学子们去创业、去创新、去治国、去平天下?难道死记硬背能出新?能治国?能平天下?……显然不能!否则,八国联军就不会打到北京来,美国飞机就不会飞到南海来,它怎么不飞到俄罗斯的上空去?
因此,“中国式考试”害国不浅,伤民不轻!当然,就更别论中国式大学“让人才进去,让庸才出来”的本领了,再去看看人家国外常春藤学校“即使庸才进去,也能让人才出来”的牛气,真让人晕倒。因此,两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西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国式教育喜欢以“考试成绩”论人才论天才,而西方式教育则喜欢以“创造发明”论人才论天才!如此一来,中国式大学考出来容易考进去难,西方式大学考进去容易考出来难,因为中国式大学论文好写,剽窃+模仿+死记+硬背+关系就行了,而西方式大学论文则难写,因为它要求你的论文必须前无古人、前无他人和前无你我才行!可见,考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考什么、怎样考、如何考的问题。当然,我认为最好的考试方法不仅要考些基本常识、基本认知,更要把考生们的潜能、天赋、个性、角度、发现和思想考出来,如此,则任何一个考生都是可塑之才、可造之人!更何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切标准答案都是相对的、角度的、变化的,而这才是考试的真魅力所在!
既然,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人云亦云而是考出学生们的思想、个性、天赋、潜能和发现来,(比如,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我从来不记忆书本上已有的东西),那么,国家的考试就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论人才、论优劣!——更何况:花有千样红,人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政治能力、经济能力、管理能力、外交能力、军事能力、艺术能力、运动能力、计算能力、发明能力、创造能力、读书能力……等等,但在所有的能力中,读书能力是最低级的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则是最高级的能力!因为:没有发明就没有文明,没有创造就没有文化。故而,世上有许多人是“读死书的天才”,其考试成绩总是很出色,却是“读活书的庸才”,其创造能力总是很低下!……故而,考试不是唯一的成才途径,成才的春风可以在任何一条道路上划过。比如: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大师、哲学大师、文学大师、艺术大师、思想大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当然,不论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去成才,成才却是有规律的,那就是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角度,完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更何况,改变角度就能获得新发现,改变角度就能产生新创造。就正如哥白尼改变托勒密的角度证明了“日心说”一样,就正如爱因斯坦改变牛顿的角度产生了“相对论”一样。而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角度论”的冲击下也变得非常的不靠谱了,正在摇摇欲坠……
——“国考”之际,有些感慨,写此与大家共勉!
萧遥子
2015.6.7于深圳
作者:萧遥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