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近期美术报《潘天寿先生“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论是中国画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一文,中国当代知名的画家教授学者聚集一堂,大谈中国画不要素描不要写生,在艺术和科学发展到21世纪的今日我觉得有点可悲。中国画临摹很重要,但代替不了写生。有专家说“写生”是外来概念,其实大家都知道宋代就有写生之说,比西方还早。有专家说潘先生到雁荡山采风时一幅写生都没画,回来创作了不朽之作,这也许是事实,但这只能是个例,绝不能代表说所有画家和中国画的普遍规律,就像有人用左手吃饭就要求所有的人都得用左手。近百年中国画有很大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学习素描和提倡写生(也包括解剖色彩透视等)。艺术不能闭关自守,各国各民族间相互学习,我们知道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也吸取中国的艺术而成就了自己。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画也一定是百花齐放,艺术教育也应该多样化,就说继承传统,既有老传统也有新传统,新老共存。“改造中国画”这话对否不去说,几千年中国画的发展变化是事实,随唐绘画与魏晋南北朝不同。宋元与随唐又有变化,明清与宋元也有新的进步。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独立的艺术体系,是独立的但不是封闭的,是民族的但又是世界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盲目排外和盲目自尊都是有害的。
作者:zcr1944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