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层的无名修复者们
——记与Studio Azzuro的一次接触
文/杨哲铭
2019年的夏天,Studio Azzuro(蓝色工作室)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即将准备一次展览项目,我有幸参与其中。Studio Azzuro是以交互视频艺术为主要作品的意大利艺术家团体。整个工作过程使我在超越文本与图像的层面,更深刻的察觉到意大利当代艺术最有魅力的部分:细腻入微的人文气息与无处不在的谦逊睿智。所以此文主要围绕Studio Azzuro的创始人Paolo Rosa(保罗罗萨)的著作“L’Art fuori di sè”中所提到的观点与态度来剖析意大利当代艺术的处理方法,以及我在亲身经历中的所得所见,愿与各位分享。刚刚来到意大利留学时,Studio Azzuro就进入了我的视野,由于他们的互动视频装置艺术作品享誉国际,并且他们的活动总是扎根在意大利的地域与文化之中,使得我可以更方便实地观看展览以及感知到他们。暂且不提那件在梵蒂冈博物馆内的影像作品,给我强烈冲击的是Studio Azzuro名叫“见证者的见证,回忆和讲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展览。刚刚进入展厅,我就被一个横在大门前的巨大木质火车皮挡住了去路,每个观众都要被导览员关入其中呆一会才能从另一侧出来开始参观。大家带着嬉笑和惊喜的面孔走入其中,直到最后一丝光线随车门的关闭而消失时,寂静和闷热就沁入了毛孔。随之而来的是音箱在黑暗中响起:人群的熙攘声,士兵的催促声,辱骂声,脚步声,火车的起动声等等。那一刻我们都成为了开往奥斯维辛火车上的一个犹太人。在潮湿又闷热的车厢中,恐惧就开始无征兆的袭来了。我忍受不住拉开了另一侧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在显示器上模糊的人像,他们都是牺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当你走的越近,显示器中的面孔才会更清晰,这无疑不在提醒人们要重拾历史教训的模糊记忆。从1929年的危机爆发到1938年意大利颁布了种族法,一切已过百年。过去种种教训变成了符号化,碎片化的记忆,但在今天种族主义依旧没从世界上消失,它以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在世界的各个⻆落蔓延,这些⻆落包括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种族歧视的对象不仅仅是犹太人,亚裔也是常见对象之一。旧事重提并不是欧洲民众的老生常谈,反而是一种先见。Studio Azzuro似乎预警到了种族主义在意大利的卷土重来,几年后新冠疫情爆发了,意大利和其他疫情爆发国针对中国人的态度变的不友好起来。我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困在意大利时重新体味了这个展览的意义,其中滋味变得五味杂陈。在此之前,我带着憧憬与好奇参与到他们的一线创作中——“图像的手势,手势的图像”的视频装置计划。我随着Studio Azzuro的艺术家们来到了意大利托斯卡纳北部的塞拉维扎(Seravezza),这个地方并不富饶也不知名,仿佛是一个在文化地图上被忽视的⻆落。这里大理石矿产丰富,住民多是老矿工的后人,新一代机械采矿的工人,以及大理石雕塑家。除了大理石工业外,手工业传统也是在地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譬如铁匠,陶瓷艺术家,编竹师,纺织者等等。我们在他们的工作室和家里采访,收集的故事与材料横跨了青年到老年,偶尔在休息的空档蹭一杯主人煮的咖啡。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面孔,一双双不同程度沾染工作痕迹的手,他们有着不同的阶层与不同的工作,但他们却拥有相同的背景。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她残破的房子坐落在山坡上,采访过程中她对着镜头边搅动炉火上的玉米糊边讲述她的一生, 她的父亲和丈夫死于矿难,在此之前她每天早上都在他们入矿之前准备午餐吃的面包。很多年过去了,她一个人在山村中生活很不方便,虽然她的房间没有灯,没有燃气,也没有厕所,但她还是坚持住在这里。因为如果她离开,就没人再留有她们一家存在过的记忆。项目真正完成的那天并不是素材被剪好的那天,而是展览的当天。人们来到影像中寻找起自己的面孔和熟悉的人,所有的人生彼此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只属于塞拉维扎的独特记忆。因Studio Azzuro 的知名度,主流群体也开始关注起这个被忽略的丰富⻆落。故事讲到这里想必大家会在他们作品中感受到对历史的严肃反思和对边缘群体的细微关切,两者的反差似乎是巨大的。不要着急下结论,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两个关键词:记忆与遗忘。没错,这是Studio Azzuro作品涵盖的两个重要内容,并且在保罗罗萨时期的Studio Azzuro就开始寻找新艺术与其的关系。Studio Azzurro (since 1994 until 2013)Fabio Cirifino, Leonardo Sangiorgi, Paolo Rosa, Stefano RovedaStudio Azzurro 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 敏感城市-意大利的风格我为大家展示一些保罗罗萨的作品,但请不要被他充满诗意的作品迷惑,他的艺术理念绝不是只拂过表皮的醉人晚风。1982年他与莱昂纳多 桑吉奥吉和法比奥 奇里菲诺在米兰创立了Studio Azzuro。1993年以Studio Azzuro为首的艺术家们提出了“复数艺术家”以及“真实的新地图”等概念,这一举动放在今天依旧是超前的,用力过猛的。首先他批判了消费主义与艺术市场改变了一些艺术家的创作模式,但保罗罗萨给出妥协之外的不同答案。当代艺术的荒诞使作品的质量变得不再重要,消费主义迫使艺术要接受当下的文化模型,而不是提出新的文化模型。媒体的推动使得一切都可以牟利,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快速销售的艺术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一举动也使得艺术品的内涵深度大打折扣,要知道艺术是以精神体验为功能的特殊语言,而高质量的艺术体验吴论对于艺术家和公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公众必须找到与作品的真实关系,而艺术家作为当下的诠释者和未来的设计师。艺术必须承担责任 ,因为它的能力是创造新的语言,并且要对所产生的事件负责。而对Paolo Rossa而言,艺术家的责任是活在当下并用其敏感的特质去参与周围的环境。当你能够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时,就会体会到成为艺术家是一种内在的必要。艺术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必须意识到后果。承担责任意味着要高度重视正在发生的转变。与市场所塑造并控制的个人英雄主义式艺术家模型所对抗,他们提出了“复数艺术家”的概念。即新艺术家不该是唱独⻆戏的明星,而是应该与其他艺术家们形成互相尊重又具备创造性关系的群体,比如“Studio Azzuro”。艺术家应该脱掉⻆色设定的枷锁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放弃做主⻆并远离传统的的艺术家病:如孤独,自恋等。Luci d’inganni (1982) (video installation)对他而言,艺术家必须是能制造关联的人。这个关联包含两方面:一是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多元团体中的一分子,二是通过艺术家集体与观众的集体建立起复杂又深刻的联系,抹除艺术家和观众中的隔阂而在艺术中融为一体。对抗群体遗忘的最强武器便是建立起高质量的不可轻易抹除的关系。其中重要举措是重置传统的观看关系, 保罗罗萨和Studio Azzuro的其他艺术家将注意力放在通过创造集体经验的方式(题材的选取,还有作品呈现的开放互动方式)来扩充记忆与储存记忆,对抗混乱又健忘的时间体验与时代错误的发展方向。公众更为直接且自然的参与到艺术作品之中,作品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而观众通过参与(用手去直接触碰影像等方式)获得了实质性很强的象征价值,并且观众将成为主⻆,他们是主动参与者,更是作品的最终完成者。DELFI (STUDIO PER SUONO,VOCE,VIDEO E BUIO)1990聊了这么多的观念,现在我们回到技术。对于保罗罗萨而言,技术不该被忽略而是被重视。我们可以在他和Studio Aurro艺术家们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对新技术毫不遮掩的喜爱与使用。这一特征来源于他们对技术的思考。今天的艺术家和以往的艺术家别无致,只是过去的艺术家在用画笔与颜料,而新艺术家在用新的技术。艺术家在使用新技术时该像过去使用笔和颜料那样亲近。以社会模型的审美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但媒介依旧是技术。艺术的作用是了解和利用新技术来重建“古代遗产”。这种艺术观点的风险在于创造新技术,人们应该沉迷于其中,并且保持永远的原生和自觉,但要杜绝机器的功能性戒律。在我们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与认知成为常态的当下,饱和的刺激与麻木的感知使我们失去了和世界的联系,我们直接“触摸”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是通过科技和技术的延伸。对此同样Paolo Rossi也给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在这个人造世界中,技术触发了新的联觉形式,一种在自然感觉与虚拟敏感性之间的状态。感官的假肢使感官接近大自然未曾预测到的东西,重新激活感官并且诞生新的感官体验。就像我与Studio Azzuro一同工作时所体验的那样,他们依旧延续着Paolo Rosa重要的美学与创作理念,一种“用手思考”的方式:虽然他们以科技与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创作,但他们对材料的敏感性依旧像画家和雕塑家一样,技艺的维度没有丧失只是改变了特征。但我能从他们的态度中察觉到一种警觉:图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视频艺术家们来说作为新的剑士必须要从消费主义的控制中夺回图像并与其对抗,在创作中重申人性的重要。TAVOLI (PERCHÈ QUESTE MANI MI TOCCANO) 1995
Galileo(Studi Per L’inferno)2006保罗罗萨说:“当下需要一种艺术,该艺术可以投射出可持续的未来,并且源于无用之道(无功利之用),处于这种无用之时,新事物和“当代”一词才具有价值。”在“Studio Azzuro”之名下聚集起来的新新艺术家们放弃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出现在大众所遗忘的⻆落里,历史的光芒略过的阴影里。重新慢慢的将断联的关系缝合,将被遗忘的记忆唤醒。这一系列的工作在2013年保罗罗萨去世后依旧如常。你无法占有他们的某一件作品,因为你无法将作品与公众的纽带斩断后坦然抱回家中。当人们回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会指向某一个特定的艺术家,而是他们与Studio Azzuro创造的共同的记忆与羁绊。
库艺术 杨哲铭和王汉雯是一对年轻情侣,曾同在意大利学习和创作,也都是《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在2020年“未来已来——杰出青年海外留学艺术家提名计划“中,哲铭的作品获得谭平导师提名,并最终摘得大奖。2021年6月5日—7月4日,“消失的,留下的“杨哲铭、王汉雯双个展正在798艺术区瀚艺术空间展出,期待与您的相遇。#艺术 #展览 #798 @库艺术
视频号
8月与马树青×苗妙老师
一起“色彩绘画”
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报名工作坊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