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要有一颗清澈的心---施涌潮山水小品系列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afd9971619173110d89f253d104e6957.jpg

施涌潮,1963年出生于杭州市富阳区,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富阳区美协副主席,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画院创研员。

寂静之声

                                                李杭育

去年10月我移居富阳黄公望村,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富阳画家施涌潮。其实应该说他是浙江画家,他在浙江画院有一席之地。

听名字,涌潮,猜想他的画儿应该很奔放。他早些年的画作的确取景宏阔,构图壮丽,气势磅礴,尺幅也都很大,如《小崑山村》(140×230厘米)、《境岭十九峰》(140×230厘米)、《延安清凉山》(190×220厘米)、《浙北竹海胜境》(124×180厘米)等。这几幅我没有看到原作,只看到存在手机上的图片,感觉也已经够壮阔的,猜想若是眼前面对的是巨幅的原图必定很震撼。

名字并不能说明他的性格。涌潮平日里很文静,话很少,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着半隐的生活”。“半隐”在黄公望隐居地这样的地方,约摸他不能不经常想起那位六百多年前的伟大画家以及“隐居”的真切含义。不是逃脱,不是回避,而恰恰是用一颗平常心去拥抱他面对的世界。放慢节奏,远离都市的喧嚣,弃绝自身的浮躁,让无尽的思绪神鹜八极地游荡,与古人对话,与大自然对话,在一片寂静中聆听着上苍的喃喃细语。

于是,涌潮渐渐的变成了暗涌。暗暗的,轻轻柔柔的,却始终都在涌动。他开始画一些小尺幅的画,横竖都不超过一百厘米。墨还很淡,画面飘渺,常有梦幻感。他不再拘泥于实景写生式的创作,而是将他对山水、庭园的理解极大地诗化。在《竹间清响合吾意》、《好静未能忘水竹,爱闲不是学神仙》、《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这些画中,着古装的男女读书或静坐,山石下,溪水边,竹林间,庭院中,那么雅静,那么如诗如梦。

这个变化意味着涌潮不再以简单写实的态度看待他的世界。他开始表达自己,表达他心目中的一幕幕美好情景。他曾告诉我这就是他的理想和憧憬。当然他知道他笔下的这些图景只能是在梦境中出现,所以他不再着色,纯粹用了水墨,而且墨色很淡,温婉、含蓄,隐隐约约。

比起西班牙画家达利常用怪异的造型和色彩造梦来,涌潮用单色水墨造梦,更有梦的意味。换个说法,达利的梦都是恶梦,充满颠覆、扭曲、冲撞和死亡。而涌潮的梦很平和,充满幽情,让我恍惚听到阵阵寂静之声……

 2022年1月5日于富阳黄公望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201/f9ca74871c91cd262cf4309b02d1c0b2.png

中庭壁影  45X45厘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b595c8abd02971f2e9393ad269f7e7e0.jpg

境岭十九峰  140X230厘米


要有一颗清澈的心

    对于绘画而言,我心中永远存念着一种寻觅不完的神秘世界。绘画除了可以表现生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外,我还格外注重的就是它可以以古为徒,与古人对话。在那个遥远时空里,常常的我会坠入自己所构建的那个精神世界,会安静下来,把每个情绪细胞释放其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完整地释放——或魏晋楚风、或乡舍碧水、或林畔村陌、或山野林泉、或雅士幽院、或空谷回音、或露滴泉鸣。由此柔思纤想,始终在营造栖居心灵深处的情怀。

    从小喜欢绘画的我,可以不辞辛劳,但不喜欢热闹,也不擅长应酬。大多时间是过着半隐生活,也正是这样一种对物的淡然,朋友相处就更显自然。正如同陆俨少先生说的:社交搞多了,影响做学问。而老老实实学习一点基本功夫绝不是笨事。

     画者,三分作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陆老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大家,他在诗文、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都具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对当代和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他的这种学术观点,是我必须好好学习的。学习他的这种艺术思想和绘画精神,心摹手追,深入传统,表现生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中国画讲究的就是表达内心真意和元气的一个画种,极具东方神秘色彩。当之无愧可以独立于世界,这是祖国满满的文化自信,静观天地,抒发内心,就绘画本体而言,并非是以表现眼见的风景为能事,它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山水精神。萧疏高古是一种意境,华丽高贵是一种情怀,这都是精神依托的载体所在,只要能传达受众者的精神享受,那就一定是美美的。

     创作唯一的基本,是画家对宇宙观不同于常人的感观,首先要可以让自己感动,面对自然万物所带来的灵光闪现,灵感和灵魂的交融,推动着艺术家创作和取材的价值取向,就像诗人抒情于言词,而画家则寄情于笔墨。好的作品需要有一颗清澈的心灵滋养,充满对真、善、美的向往。

绘画对我而言一直是在学习的路上,读画、观画、思考成了我每天的生活习惯,读画可以养心益智,动笔可以锻炼手眼有益健康。从事艺术并非易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须假以时日才能渐入佳境。还是那句老话,表现自我,不期有成,但求适意,聊以志快耳。

施涌潮

辛丑仲春于黄公望隐居地之释庐

山水小品系列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f12d3a35db6f25e5f40cdfa65c3c139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315c2ff3d63d043c65c88453a044ecf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d76bfaed838f62b22fe05705ca7a30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cb381a73e3143ba180178e89577a00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50595dcd066943f363c04bfe2b87238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ff3501767ff2ee2a2a9797205112da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bf8b4051a328dd4414295fac101731f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07ab49da50f7f95353f2e1cc9567a64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b5714a358bf65056053664cd626b4a8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32a58470da66754a5ec2243fea76b6f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149123b6881ec65a18c16cf98c1e27b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006973243757a6df141570536e63b6c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2a1c5cba051054cce3e353baa733aea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843d25c87128932269bb18039349cf9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1/25a212f970ffd94b34faeb54e4d1c971.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