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月15日,第二期王式廓艺术家扶持项目既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系列讲座“今日下午茶:葛宇路请客”邀请参展艺术家葛宇路与到场的参与者一同做客美术馆咖啡厅。大家在轻松融洽的下午茶氛围中谈论葛宇路此次展出的四件作品《假日时光》《葛宇路》《对视》《临摹》,以打破常规讲座的方式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关于艺术的奇思妙想。
“今日下午茶”现场
“
以‘不做’代替‘做’——葛宇路
葛宇路:我做《假日时光》这个作品其实是特别临时的一个状态。当时我到现场跟美术馆的同事聊天,突然一位同事问了我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说他们之前接触了一些艺术家,只管给草图方案以后就让她们去制作,所有的材料购买、落地,调整,以及灯光全是她们去完成。一切完成以后,艺术家在开幕式的灯光下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作理念。在旁边看着的她们忽然感觉自己的劳动完全消失或被遗忘了。
“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是艺术吗?这样的人是艺术家吗?”——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回答。
站在这位美术馆员工的视角,我突然觉得特别荒诞——他们来美术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接近艺术,但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间,他们离灯光下面散发着光辉与创造力的作品越来越远,留给他的回忆只有通宵加班、崩溃熬夜......艺术矛盾地成了一件带给她们痛苦的事情。
为此,我决定以“不做”代替“做”,让美术馆关门休假,但美术馆的业务其实挺多的,所以经过协商后决定我以替班的方式让美术馆员工休息,把艺术当做借口让她们得以偷闲一阵。
葛宇路 《假日时光》行为,影像,装置,多媒体 2020 今日美术馆展览现场
葛宇路 《假日时光》 2020 美术馆员工休假期间拍摄图片(部分)
“
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如同下棋
——葛宇路
Q:《葛宇路》这样的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是由于艺术家这个主体所赋予的意义?
葛宇路:这件作品出来后,很多人强调我是美院的研究生,大家可能也因此相对认真严肃去看待它。我觉得作品的意义有多深?或者说能被多认真严肃地看待,最终还是取决于观者。
Q:罗兰·巴特有“作者之死”的观点,指的是作家把作品做出来后,他的使命就已经结束了,更多的是留给读者诠释的权利和想象的空间。如果没有人关注宣传您的作品,它们是否还有意义?
葛宇路:至少对我自己还是有意义的,我只要不停去表达我喜欢的东西就行了。至于“作者已死”,我觉得这过程也不是那么静态。比如展览期间大家还是愿意来现场和艺术家交流。这种关系有点像下棋,艺术家先落一子,公众后落一子,艺术家下的那步和公众下的这步会有互动,双方不断完善棋局,双方的角色都很重要。
葛宇路 《葛宇路》行为 2013-2017
“
拒绝按照他人的定义
限定自己想做的事
——葛宇路
Q:此次参展作品《对视》将展示空间延伸到了美术馆的监控室里,需要观众预约后在保安室观看。这样的呈现方式和《对视》作品本身有什么特别关系?
葛宇路:这个录像本来就是从监控室拷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放在监控室里展示是最好的。在今日美术馆之前基本上所有美术馆都迫于管理的压力拒绝我在监控室做展览这个事情,似乎潜在还是存在一种固化认知——“去你该去的地方,看你该看的东西”——我挺反感这个事情。监控室是一个机构里的机密所在,将美术馆的空间以平面录像的方式呈现在监控室,无形中为观众创造了以前没有的观看方式,这也是附带着的一种展示。
葛宇路 《对视》 单屏录像 2016
*《对视》的视频部分于美术馆安保监控室观看
预约邮箱:wsk2021@todayartmuseum.org
“
我在创作中经常与人发生突兀的交流
——葛宇路
Q:《临摹》这类作品跟绘画相关,但是又跟我平时看到那种架上绘画又不完全一样,可否谈谈创作过程?是事先经过沟通,还是说你只是偷偷摸摸这样的一个行为?
葛宇路:创作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画的主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对艺术的不同认知。临摹画作的过程其实是打开人与人信任的窗口,制造交流的可能性。我做很多作品都会与人发生突兀的交流,其实也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介入方式。
葛宇路 《临摹》 布面丙烯 尺寸可变 2019(部分)
Q:我很好奇你刚才提到说有这种所谓“突兀的交流”,你会怎么向别人解释你的看起来非常奇怪的行为?
葛宇路:我会更换不同的方式和身份,但我好像很少以艺术家的身份自居。我更多依靠的是理解对方和真诚。比如我去监控室拿《对视》那个录像,如果以艺术家的身份肯定就是等着吃闭门羹。但我说我是学生,想完成作业.....对方可能马上就会想到自己也曾经历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我们的经验相连了,他立刻理解我,会愿意最大程度帮助我。建立这一层关系之后,有些话就好说多了。
参展艺术家葛宇路
“
艺术突破了游戏的框架
——葛宇路
Q:艺术和游戏有任何的分别?艺术似乎就是在玩。
葛宇路:我还蛮认可这个观点。但游戏有规则,而艺术的过程乃至目的本身都是开放的。艺术有超出游戏的那一小部分——艺术的标准一直在变化。同时艺术与生命的关联在某种视角下比游戏要更强。当我愿意把生命都当游戏的时候,其实展现了一种超越游戏的东西,这关乎如何度过这一生的本质。
Q:艺术和游戏的区别是否其实在于,游戏更多的还是让你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但艺术是让你制定并俯视规则?
葛宇路:游戏有着天然的、不可质疑的规则,只要在规则框架内,你就可以自由发挥。但我我不会满足于原来那个游戏框架。而目前最能满足我的似乎就是艺术,因为艺术连框架都是可以被突破的。
“
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顺其自然的感觉最舒服
——葛宇路
Q:你如何在创作艺术的时候找到一个给观者启发的清奇视角?
葛宇路:这种视角其实不一定需要冥思苦想,很多时候是和其他人碰撞出来的。艺术并不是把自己关在一个书房里面,想做多么独特的东西,而是与外界接触、交流,把自己尽可能打开。每打开多一点,灵感就会涌进来多一点。我自己只是想法的搬运工。
Q:你作品的最终呈现方式似乎都不是预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偶然碰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点。你是否有对于不确定性的焦虑?你用什么工作方法或者态度去应对这种偶然性?
葛宇路:很多时候大家的艺术观点差不多,但一落到具体案例就会产生分歧。所以艺术根本达成不了共识。艺术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艺术家是一个空虚的职业。也就不存在必然,当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不存在焦虑了。你会焦虑喝水吗?——渴了就喝,不渴就不喝。总之,顺其自然的感觉最舒服。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尽可能把执念放下,才能容纳更多新的经验和视角。
“重塑”系列讲座
“重塑”系列讲座旨在将“重塑——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的主题延伸至展场之外,增强观众与艺术家间的互动性,以持续性的内容输出辐射更广阔的领域。
今日美术馆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重塑——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购票链接 小程序
王式廓艺术扶持项目暨今日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展览时间
展览地点
主办单位
◼︎关于今日美术馆
作者:今日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