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不仅是泥与火的高度升华,而且是禹州人引以为傲的地域产品。
始建于宋徽宗时期的宋钧官窑遗址,原是专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历史上曾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的瑰丽宝库。该遗址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对古钧台窑址的发掘,在它的文化层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仅证明了当年钧窑烧造规模大、产品质量好、艺术水平高,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还解决了钧瓷始烧年代、钧瓷因何命名、北宋钧官窑的位置以及钧窑的烧制技术等诸多悬而未决的疑案和争论不休的难题。
如古钧台窑址未发现之前,关于宋钧官窑的特点一直争论不休 ,因为在禹州发现的众多钧瓷窑址中几乎无法找到与传世宋钧釉色相同、器型相同或近似的钧瓷标本。
钧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史地位独特。在禹县钧台与八卦洞附近发现的钧瓷窑址,烧造规模和产品质量皆为禹县诸窑之冠。
更重要的是,文物工作者还在这里发现了震动陶瓷界、构造奇特的宋代钧窑,即现在位于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院内的1号窑(北保护房双火膛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