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赏析|《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
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在乾隆十二年(1747),因乾隆帝看过了许多西洋建筑及喷泉等图画,逐命意大利籍画家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推荐法籍传教士蒋友仁(Michal Benoist 1715-1774)等在北京西北部,畅春园之北的圆明园(此园原为康熙帝赐皇四子胤祯者,雍正即位的第三年曾加扩建)又营建了”长春园”及”绮春园”,特别是在”长春园”内加建一组哙炙人口的”西洋楼”。建筑融合了中西色彩,还有多处建筑呈现巴罗克风格,不论就历史或建筑来说,其存在极具意义,此组建筑群及园林始建于乾隆十二年,至最后”远瀛观”之落成已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
长春园西洋楼铜版画,由伊兰泰作画,中国工匠雕刻,送法国制作铜版。铜板图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二月做成刻成后,曾先後两次压印纸图,每次一百份,每份二十幅。西洋楼铜版图,原陈设于圆明园西洋楼中。纸图二百份,除陈设於圆明园西洋楼和热河、盤山等行宫以及造办处图房外,还赏给一些皇子、王公、大臣和督抚。1860年,圆明园被焚掠后,铜板图下落不明,纸图则为国内外图书馆收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