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元青花麒麟凤纹三管扁瓶,髙:44.5cm。
元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不仅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打破了青白瓷单色釉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了釉上绘黑、褐、绿、红、黄彩的局限,以其雅洁、幽菁、浓艳、亮丽的釉下蓝色,为我国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后世的中外瓷器釉下彩装饰打开了崭新的思路。
其二,氧化钴釉下彩在瓷器上的应用,不仅为人们增加了美的享受,更因其抗氧化、腐蚀而经久耐用,逺非其他釉上彩所能相比,从而奠定了后世以青花瓷器为主流的牢固基础。其三,由于釉下氧化钴发色比较稳定,对烧成气氛的要求不似其他单色釉和釉上彩那样严格,成品率比较髙,生产成本相对可控,所以生产规模较大。景德镇也因生产青花瓷器分工精细,发展迅速而裴声海内外,元代以后一改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逐渐进入了彩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元代是我国陶瓷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青花”一般是指用氧化钴做颜料,在胎上描绘纹饰,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髙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关于青花的起源,近年因扬州唐青花的问世,基本可以定论。
成熟的元青花诞生在元代,这无论从文献或实物都可以找到证据。
元人汪大渊所写的巜島夷志略》一书曾记载当时出口的瓷器有青瓷、青白瓷(影青)、靑白花瓷(靑花)等品种,明初人曹昭《格古要论》中也曾记载说:“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甚俗。”所谓“近世”可理解为元末明初时期。清人蓝浦又在《景德镇陶录》内具体肯定说:“镇瓷在唐宋不闻有彩瓷,元明以来多青花。”如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铭文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和景德镇出土的青花瓷片,证实至少在元至正年间,元青花瓷器已相当成熟。这些都为我们具体了解元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及其特征提供了非常重要可贵的实物依据。
这件元代青花麒麟凤纹三管瓶,其装饰纹饰非常有特色麒麟纹特征是鹿头、牛蹄、马尾。麒麟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是祥瑞的象征。凤纹的特征是鸡头、鹰嘴、鳞身、花尾。凤凰本是民间传说的神奇之物,雄为凤,雌为凰。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凤与凰主要区分在凤冠和凤尾上,凤有凤冠和花尾,凰则无。 这件麒麟凤纹三管瓶,麒麟和凤纹作为主题纹饰,麒麟在山石上飞奔,与传说中麒麟不践生草的场景非常吻合,周围衬以山石和花卉,构图生动,青翠光艳。青料浓重艳丽,有晕散和铁锈斑,是典型的进口苏麻离青料。
此瓶老化痕迹明显,放大镜下可见清淅的白斑和浸斑、老化受浸破裂的气泡所形成的凹坑,苏麻离青料在高温后所形成的网状纹,都历历在目。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元青花珍品。附上微观老化图片、网状纹图片,供大家鉴赏点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