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春水,白文、草书印
.
当事物在空间中足够大,不同位置的人们对它的看法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不同;或者在时间中足够长,不同时代的人或同一批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看法;或者在认知层次上足够深入,不同认知理解力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人的感官与大脑是基于感性认知的思维器官,每时每刻都要受到不断变化着的外在环境与自身敏锐度的影响,复杂性与多变性才是世界与认知的本来模样。
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子。就是因为别人见到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怎么会轻易接受与自己亲眼所见完全不同的认知,分歧争论抬杠互怼由此而生。从认知的意识自觉性来讲,人们能从这个世界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对认知的影响如此巨大,心中没有美,甚至就能对美视而不见,这才有了所谓蓦然回首的觉悟与茅塞顿开的点化。
了解了事物足够全面的角度、时间、深度,在不同环境与主观影响下的变化,才能掌握其完整面貌和真实根本。只是这样的认知反倒会因为其广度深度,而与所有片面的认知都不相同,不被所有人接受。即便是最直白的陈述,也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故作高深。
.
.
.
面对共同可见的艺术形式美:数量的比例、色彩的和谐、音律的节奏,不同的角度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真形世界的自然影像的描摹,是幻象的幻象,会蒙蔽阻碍对真理的认知。苏格拉底则认为艺术有影响心灵的人生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能够净化人格。
艺术受到一些人的看轻,在一些时代艺术家也是低贱的手工业者、卖艺者的群体。同样的艺术也受到一些人的尊崇,在另一些时候艺术家们是贵族、智者中的佼佼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与悬殊地位,事实上一直同时存在于社会中,有极少数的著名艺术家,有游戏于艺术中身份地位崇高的票友,也有靠着艺术的手艺生存的底层工匠。有追求高雅精神的作品,也有追随民俗风潮的商业作品,共同满足了社会中各不相同的文化与审美需要。要说差距,更主要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差距。
艺术或许能够比历史更哲学,但绝对无法比哲学更哲学,过度地拔高艺术在艺术以外的价值,把艺术创作与造物主的神化故事相比较就显得过度自信了,把艺术当做装点档次、炫耀智商的羽毛抖擞展示,吹捧一个贬低一个搞内卷歧视来彰显自己高人一等的虚荣,并不比炫耀茴字的几种写法更聪明一些,还不如从中投机渔利的资本来得实惠。
.
.
.
艺术既不是专门娱人耳目的幻象,也不都能启示万物真相和人生意义。一些作品和艺术创作就是用来愉悦感官的,另一些作品和艺术创作则能够给人深刻的情感、哲理的启示,完全没有必要势同水火分一个必可必不可出来,一定要让大家都来仰视、膜拜才肯罢休。
追求高雅的志趣精神并没有错误,但因此贬低世俗生活的简单美感,就显得狭隘自傲了些。或许有人能够做到始终高冷理性,但大部分人在不同的环境、情景下,既能够感受到高雅艺术的崇高精神,也能够感受到生活小节中的简单轻松,无所事事的惬意,调侃捉弄人的恶趣味。
花园因为各不相同的色彩、模样、花香更加美丽,艺术与美也因为多姿多彩才让人流连忘返。智者不因为别人的见解不同于己而指责干涉,所谓歙歙焉和光而同尘。在足够高大且深入的作品中,雅俗能够共同存在互不干扰,不同的观赏、认知、思考角度,能够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既有深刻的内涵感染启发精神,也有浅显的美感愉悦感官;在雅俗之间顾此失彼的,都是对艺术认识不够深入,创作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
.
.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