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古画
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枯木怪石图》以4.636亿港元成交,约合4.1亿元人民币,刷新了当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记录,也是目前佳士得香港拍卖史上单件拍品的最高拍价。这是一幅简单的墨笔画,画中唯有一块怪石、一株枯树、稀疏的矮竹而已,为何可以拍出天价?
经书画专家的鉴定,这幅画乃苏东坡真迹,是他公认的不超过3件的传世作品之一。但是,由于画中没有苏轼落款,也有人质疑是赝品。
且不管真相如何,画面中心的这块形状奇异的石头,仿佛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留给观者的一个巨大谜团。不过,从这幅《枯木怪石图》中,可以一窥苏东坡的爱石趣味,或许就会知道,石头是如何从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进入拥有者的画中,乃至心中。苏东坡仕途坎坷,一生行经多地,途中常与石头结缘,石头既见证了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也慰藉了许多失意的时刻。 

南宋 佚名《赤壁图》
第一次被贬至湖北黄州的苏东坡,虽官场不顺,却有一颗闲心。他在齐安江沿岸收集了大大小小共289枚石头。美石个个温润如玉,大有几寸,小如枣子,全部装入古铜盆中,再注入水,显得清明可爱。苏东坡特作《怪石供》来记录这件事,对于此时此刻的他来说,石头就是苦闷的日子里的乐子。苏东坡任定州知州之时,获得一白脉黑石,其纹理如雪浪翻涌,变化间穷尽水之变,就像画家孙知微所绘《水涧奔涌图》,故以“雪浪石”命名。苏东坡爱极雪浪石,不仅以石盆供之,以水养之,还将其室名为「雪浪斋」。后来流放至偏远的海南之地,他也要作雪浪石诗,以石寄托思乡之情。从扬州表弟处获赠的绿石则圆了苏东坡的归老之梦。此石「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形貌似山,他将其取名为「仇池石」。「仇池」源于仇池古国,是避世的桃源之地。苏东坡对此深深向往,曾写下「万古仇池穴,归心负雪堂」之句,虽身不能至,却可暂借石头游心往之。由此看来,一块石头,被文思、愁闷、乡情反复涂抹后,就再也不只是石头而已了。它的纹理是浮想的海浪、它的沟壑近似向往的远山,它的孔穴则是去往桃源的通道。从苏东坡置石、盛水养石的做法可以得知,早在宋代之时就有了「供石」的概念。宋人将粗犷的石头迁入文雅的室内,用底座或底盆固定,以清水养护,供长久欣赏,寄托思绪。在那个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人们赏玩奇石成风气,他们对于那些从千山万水中偶遇的奇石,可以说是视若珍宝,爱若生命。如今供石之于人们,更多的是作为空间陈设中的一个风雅的符号,一件被欣赏、被观看的艺术品。但是,假如将石头的形状、孔洞、纹理剥离掉与「瘦、透、漏、皱」有关的视觉审视,那么,那些对赏石的真实想象,以及石头之外存在的意义,也许才能让一块石头从雅致的案几上真正住进心里。如此,今人将石供于案上的心情,或许能与千年前的苏东坡,产生相似的共鸣。
©文字 / 徐行
© 图片 /雅昌艺术网、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