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各种寿山石名称中,有以花果自喻美貌的,有以地名占地为王的,但只有善伯洞石冠以人名。
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石农善伯在此采石时洞塌身亡,为纪念石农善伯,人们将石洞名为善伯洞,所产矿石即为善伯洞石。善伯洞石自洞塌后停产80年,直到1938年才重新开采。
林清卿 善伯洞石 梅花薄意对章 福建东南2017秋拍
这段往事为善伯洞石的形象的添加了一抹温柔的情感色彩,而80年的漫长等待令善伯洞石更加内敛,仿佛将所有光华都藏了起来。
这在无形中隐喻了善伯洞石的性格,含蓄温和。
一 种 调 性
善伯洞石看起来貌不惊人,既不色彩夺目,质地也不甚通灵。虽然外形并不显山露水,但却胜在拥有细腻的柔光和含蓄的颜色。
冯志杰 善伯洞石 祖孙乐人物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3春拍
再加上善伯洞石极其稳定的质地,入手以后没有后顾之忧,倒是使人越玩越上瘾,越盘越有味。
于是,一些看腻了“浓颜”的藏家,反而对“淡颜”的善伯洞石钟爱有加。
林荣发 善伯洞石《四爱典故薄意套件》 福建东南2010秋拍
善伯洞石既区别于荔枝洞石和坑头石那样的仙气飘飘,也不像芙蓉石那样人美路子广,而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被形容为“善伯调性”。
一种石头,一旦有了“调性”,便有了立锥之地。
内 有 乾 坤
虽然人人皆说善伯内敛低调,但它并不泯然众人。它其实是一种特别有看头的石头,藏着一些独门绝技。
翻开善伯洞石的私藏秘籍会发现,论纹理,论颜色,论质地,善伯洞石都有对招。
潘惊石 金砂地善伯洞石 《河伯方章》 福建东南2011秋拍
先说肌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产的一批质地上乘的善伯洞石,内含金沙,闪烁如星子,奇妙之极,被称为老性善伯洞石。
这种金砂质地的肌理令善伯洞石如“大浪淘沙,始见真金”一般,被窥见了内秀的一面。
郭功森 善伯洞石 龙凤呈祥章 福建东南2016秋拍
它还是一个颜色极多的石种,颜色之丰富堪比芙蓉石。金石书画家陈子奋形容其为“红如桃花,黄如蜜蜡,灰如秋梨,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种种俱备。”
不过,颜色的丰富并不代表善伯洞石想要招摇过市,它反而是不动声色的。
李红善伯洞石 螭虎博古纹饰方章 福建东南2014春拍
在红色的表现力上面,其他石种都想争得越红越好,至深至浓为佳,而善伯洞石却不在深浅上比输赢,而是红出另一种韵致。
比如珍贵的李红善伯,色泽如成熟李果一般略带橙色,极为少见,仅见于善伯和旗降。
郑幼林 金砂地善伯洞石《人物雕件》 福建东南2011春拍
“金裹银”或“银裹金”的双层色层则是善伯洞石的另一道风景线,叫做“脱蛋善伯洞石”。
它的块度虽不大,质地却十分脂润细腻,数量十分稀少,雕刻师可以用来巧施苞雕工艺,更添珍贵。
深 藏 不 露
众所周知,善伯洞石与杜陵石、旗降石因为石性相近的缘故,被一起合称为“杜善旗”, 是寿山石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版块之一。
而在这三种石头中,杜陵石敢“赛田黄”,旗降石够“硬”,而善伯洞石“敦厚”如长者,好像是最没有脾气的。
但是,厉害的角色,往往深藏不露,一但出手,就知有没有。
郭功森 李红善伯石 鳌龙钮长方章 福建东南2010秋拍
单是拿数据说话,在这三种石种当中,善伯洞石是最先迈入寿山石百万大关的,在2010年东南秋拍,一件郭功森作善伯洞石《鳌鱼钮章》以168万元成交,刷新善伯洞石的成交记录。
不仅如此,综合历年东南拍卖结果上看,善伯洞石的成交量和成交总额均领先于其他两个石种。
郭祥忍 善伯洞石兽钮玺 福建东南2015秋拍
不引人注目,却内藏乾坤,虽光华内敛,却表现抢眼,善伯洞石实在有种闷声干大事的本事。
对于独具慧眼的藏家来说,善伯洞石一定是必入清单中的宝藏之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