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文丨庭院深深深几许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郭熙《林泉高致》

南宋·佚名 桐荫玩月图


宋词与庭院


宋词一般分上下两片(阕)在声律和乐奏中正好有贯然,对比、映衬、反正之妙,因此很适合庭院空间的描绘和抒写,试看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南宋·赵伯骕 风檐展卷图

上片是空间(庭院),下片是时间(春暮)。破题使用三个“深”字,以杨柳,帘幕,层层逼进将庭院空间之深寂、孤独、幽隔、惆怅,渲染得极有层次和深度。词有词气,读词当看其词气的流走自如。这首欧词,词气冲越,由缓而急,由幽而明,由深潜而博大。柳烟庭院,深深婉约,转盼动人。这是一种内向的空间。而苏东坡一首《蝶恋花》写人与庭院之间的遐思,别是一副笔墨: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佚名 松荫庭院图

全篇也是暮春景色,却写得融融春光,由外而包内,庭院外杏花、绵柳、燕子、绿水,芳草人家,一片春色;而庭院内全在于“隔”,只见高墙,只闻笑声不见佳人。墙内的秋千笑声,引得墙外行人遐想,融入春风飞花之中,绵绵无尽,却是含蕴动情关键在于“隔”,在于笑声直透词境。墙外春光如许,墙内定然尤胜,这从另一境界写出庭院的内美,较之宋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更饶情味。此北宋庭院之美又一境也。这种“声”在诗词意境中的穿透力和所唤起的空间感,时间性,也就是艺术风水。

宋·张齐翰 秉烛夜游图

宋词中多凡写一片静境,往往是从动中观之,其幽其闲,刻画入妙,其中描写小楼中的闺阁空间,与五代词比,又别是一种境界,另一副笔墨,这一类空间的互动,人与庭院的自然妙契有非常丰富的表现,令人感动地描绘出宋代平和富庶的生活现实和美学品味,其妙造的多种庭院空间,历历如画,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对艺术风水的反映,足以在艺术史上成为一种典范和永恒,同时也成为北宋社会历史的一部分。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业

编辑丨「私享艺术」全媒体运营中心

如需转载图文请与公众号留言联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