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加勒比海的阳光

  遥远的南美古国,更遥远的童年记忆,那凄切悲壮的旋律随着波音747掠过加勒比海,滑翔在古巴的哈瓦那机场,那童年的音符断然复活起来: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呀门前开红花……这座1519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北边海岸哈完那湾的西边半岛建成的哈瓦那旧城,以及防御工事,在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121个人类文化财富之一的时间遗产名录。

  在出机场的时候还需要安检,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国家。在行李出海关通道时,红灯和警铃响了,由海关检查人员把我的行李带到检查处要我开箱接受检查。由于是来南美,气候温和,不需要太多的衣服,所以行李比较简单。在检查了行李物品后,检查人员告诉我是笔记本电脑随机托运的问题,应该是手提行李过关,不应该托运。他们在我的行李标签上盖上了通行的方章和签上了放行的字,微笑并很客气地说没什么事,然后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请吧!一种从窘迫中突然获得的轻松,使我顿时有一种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感。中国和古巴之间的社会主义友谊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从这次古巴之行的签证阶段﹑登机阶段﹑以至现在的出关阶段,使我漂泊他乡的孤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古巴人对中国人的眼神中﹑态度上,总使我默默地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社会主义的尊严。

  一天下午,大会的间隙,我想去看看古巴的设计学校。沿路问问找找,没有地图参照。在一条居民区的街巷,我对五十年代美国进口的小轿车非常感兴趣,一看那轿车的造型,就可感觉到往日美国的奢华和当今古巴的滞后。这种老爷车在大街上往常看见不足为奇,而今天都集中停泊在这条道上却让我大开眼界。

  古巴的街道穿行着空手悠闲的路人,没有多少商品的店铺,也没有多少顾客,大卡车改装的公共汽车比较拥挤,购物时给兑换券,但找零是古巴本地的钱,和中国当时外宾用兑换券一样。

  海风微微的吹拂,阳光静静地照在斑驳陈旧的建筑上,阴影无声地罩着墙角的杂物。一个男孩,确切地说是一个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倚在家的大门框边。阳光照着他一半的头部和上半身,一半隐在阴影里。他背后的家中,摆放着几件陈旧的家具。少年望着街上,明亮的黑眼睛无目的地注视着街上的行人和车。

  他的盲目和他的憧憬,猛然勾起了我遥远的少年时代的一个个下午。场景和阳光极其地相似,甚至眼神。我也常常倚在我家的门边,盲目地望着街上,一种无望的迷惘和一种期待的憧憬,随着阳光向阴影转换。

  在我的少年,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小说和电影,物质上没有零花钱的年代。太像太像30年后的遥远南美的古巴的下午,一个阳光跨越时空的少年。

  那时我十四、五岁,常常无聊地站在门口,看着过往的行人发呆,一站就是几小时。那时,各方面都管制很严,没有任何有关精神养份的慰藉。正值青春发育阶段,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对一切憧憬是那么的美好,也是那么的无奈。、记得我和一个发小的一次探险,那是发生在江边的一件事。我常常坐在江边的堤岸幻想,在那江心沙洲的中间,一定有许多神奇的东西,有各种候鸟,有鸟蛋,或者一些无名的奇花异草。我把特别想到沙洲上去看一看的想法告诉了朋友,他也好奇,于是我们偷了一条江边打鱼的小船,划了很久到了沙洲,我俩兴奋极了。一登上沙洲我俩相视无语,沙洲一片荒凉,什么都没有。我俩失望得连回到岸边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那充满幻想的年代可实践幻想的土壤是那么的荒凉。荒凉得只剩下空空的阳光。

  而眼前古巴的那阳光,那少年的眼神,以及古巴的街道、店铺、公共汽车,太像太像30年前的遥远中国江城一个少年的一个下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