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造访魏华于一个阴霾的初冬早晨,透过工作室迷蒙的光线,依着木扶梯上到小阁楼,于此开始了我们采访。寻找艺术的路上,只有一线光线牵引着,或许因为灵魂在漫游,一切变得昏暗,甚至于毫不察觉陈列于身旁的众多高大雕塑艺术品。这是思维的茫然,同样是视觉的震撼。
茅厕与洗手间
魏华给我说了一个多年前的故事,广州美院教授多年前去美国考察,期间送了美国朋友一幅他的作品,没想到他把画挂在他的洗手间内,这位教授甚为诧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厕所即茅厕,是个藏污拉垢的地方;但在外国人的思维里,洗手间是个身心放松的圣地,是最应该赏心悦目的。这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冲撞与矛盾。一如这次艺术展工作营活动,提供给艺术家们一个思维碰撞的空间,摈弃文化中头脑中偏执的固有的东西。将工业陶瓷与艺术陶瓷罗列在一个空间里,让功能性与个性在同一个空间中融合交汇。实际上,通过这次活动,带来了陶瓷艺术,甚至与之相关的工业产品一个很大的提升。从展出的艺术品中,艺术家通过洁具传释了各自的艺术特征,艺术品上呈现了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时代文化的符号。
我的青花马桶和大脸盘
创作的时候,魏华给马桶画上青花,青花倩女是一个很强的民族文化符号,给这个单纯的工业产品赋予了强烈的文化色彩。而大脸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化指向,这是某种深沉的文化考量和思考。他随意在网络上搜索的儿童的脸及充斥于网络媒体上纷繁复杂的文字和图片,拼贴于这张儿童朝气蓬勃的脸上,不需要注解,人们自会去思考这背后所隐喻的信息。
艺术家的立场
从艺术家对作品的注解中,我找到了一个不断重复的名词“材料”。艺术家到底是如何看待洁具这种媒材?他说艺术家永远都只会将材料当作实现创作的一种手段,这是艺术家的普遍立场。永远别期望,今天艺术家把马桶做出来了,明天就能变成一个卖钱的东西。这只会抹杀了艺术创作的张力,艺术的作用是一种引导和启迪。制作工业产品那是设计师的事情。很少艺术家能够兼顾到公众的立场,艺术家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刀尖的作用,他们是要去捅破一层纸,突破大众观念里所偏执的东西。魏华所期待的是,通过艺术家对工业产品注入精神内涵,能够使设计师观念得到革新。
作者:sharon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