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瓦脊”概念将成就世界性艺术经典

  编者按

  在佛山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广场内,最近矗立了一座《中华之光》主题雕塑,她以“春笋”为造型生发创意概念,集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髓,由各个时期的经典文化缩影为创作元素,用写意的创作手法、陶艺的表现形式整合在同一雕塑内。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了《中华之光》雕塑的作者——陶艺家魏华先生的“大庸堂”,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感受艺术的辉煌。

  记者:魏老师,请问《中华之光》雕塑呈现在佛山中国产业总部基地是一个怎么样的思路?

  魏华:总体是做一个陶瓷文化广场。第一是呈现重要文明的符号、文化指标、文化精粹的浓缩;第二个就是做一个陶瓷的文化长廊。这个长廊将秦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做了一个整体的呈现。而秦汉和唐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充分一点,因为那是彩陶文化非常蓬勃发展的年代。《中华之光》是用现代的元素、建筑的方式构建的,再把最典型的中华文明的雕塑符号,用陶瓷的手法复制下来。

  现在我所演绎的陶瓷艺术,很多素材来源于民间,所以最重要是将民间的东西怎么巧妙地换成当代的文化、当代的艺术语言。比如,最近,我创作比较多的 “新瓦脊” 概念。其实以前所说的石湾陶瓷就是瓦脊公仔。我现在是借用原来的民族文化进行一个“造砖运动”。

  记者:“造砖运动”是什么?

  魏华:“砖”可能是我找到的最自然的精神呈现。历史、文化沉积着众多的所谓创造,对于任何一个形态或某种审美的情趣,往往倾注着各个时代的印痕、某种精神祈愿,宗教的、政治的或是某个封建帝皇的意志,通过时间的过滤,我们能接受到的都是淡淡的气息,我们退去了宗教的追随、人间的烟火。“砖”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了某种时间的距离,营造了别样的思想空间,有时也有些游移漂浮,但总是在打乱时空的重构中找到自己个人的某些记忆、某些片段。有一天我终于明白陶的材料的运用给了自己创作无限的丰富性,“砖”确实让人不再执着所谓的塑造,也不再坚持某种创作的意义。实际上,游戏与精神力度是个相对邻近的东西,有一片薄薄的纸只要加以水分就能穿透。造“砖”有时也体味了人生的某种片段,也象浓缩了人生的时间和空间,它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场景。

  记者:那“新瓦脊”又是什么概念呢?

  魏华:古代人适合用瓦脊公仔去构建古代的建筑。我现在是根据现在的建筑和设计方式做新的瓦脊公仔。这种构建可以表达文化的一些片段。比如从秦汉到唐到清这整个文化的片段,用雕塑、符号,把它通过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将其做成“砖”,即新的瓦脊。这种“新瓦脊”绝对适合现代的这种安装、装饰,她的文化含量非常高。我觉得艺术的创作一定要适合当年的、当代的、当时的人们生活、生产、产业等,这种艺术在佛山是非常明显的。

  在建筑设计里面,那是表达艺术家的一种情感。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祖庙的瓦脊公仔,她也是当时的艺人、艺术家的一种创作,而这种创作和建筑是相结合的。我这个“新瓦脊”也是现在建筑的一种方式。佛山“文化艺术公园”里面的“亚洲之门”、祖庙的公仔柱等都应用了“新瓦脊”这个概念,这些都是有地域性文化元素的雕塑,这个雕塑如果放到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合适,因为她是佛山地域文化的一个代表,她的意义和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觉得《大建材》杂志在概念上与我们是有关联的,因为我也在做“建材”,只不过,我这个 “建材”是一种有高度艺术浓缩,以及个性化语言的创作。

  记者:这种“建材”,作为我们普通人看起来是否较为抽象了一点?

  魏华:现在来讲基本上还体现在一个比较纯粹的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下一步我将“新瓦脊”运用得更广泛,比如“放”在建筑里面,我的梦想就是要将“新瓦脊”做成整一个建筑,到时会非常震撼的,因为这个建筑是高度浓缩的艺术品。首先,她挖掘了民间的艺术资源;第二,符合现代设计、建筑要求的新型构建方式;第三,选取的是一个历史的片段。

  下一步我要做的,把自己或者身边人的身体当模具,做成砖,也许实际的行为更让我们体味到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浓缩,它是把人生一种状态思考出来后,通过物化、通过视觉,艺术性地具体延伸出来。就像祭祖神为什么有一个灵位,其实就是“新瓦脊”的过程,也是一种物化的过程,这种过程能思考的能承载的意思,所给我们的体会一定是百味、千味的。

  记者:我看到你有很多女人裸像的创作,其中有的作品本人并不觉得美,其实你是怎么样去看待美的呢?

  魏华:其实这些作品实际上是让你的心里面有一种审视人生的感受。这些人物造相是学习了古代,例如盛唐中国比较典型的樱桃小嘴、丹凤眼,它是把中国最典型的审美和文化浓缩在这些造相里面。

  其实作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美、也不是为了所谓的丑,只是为了释放一种感情,它是一种趣味的。美其实也是一个泛泛而谈的东西,也没有一个标准性。有些人认为在创作中,一个沧桑的故事、一个历史的片段、一种耐人思索的沉淀是一种美;而有些人却认为细腻、华丽、朴实也是一种美。而我做的“新瓦脊”公仔也可能就是我个人所特有的,其实有时候创作可以是很随意性的,因为她不是工艺品,而是有个性的作品。

  记者:那现在你的作品影响范围怎么样?

  魏华:因为艺术方式、艺术语言是世界的,我相信我的一些作品一定是世界的、是国际潮流的,她绝对不仅仅是石湾,最大的市场是在国外欧洲,比如纽约等地。而我个人来讲就是很地域的,因为我作品的标识、符号都很清晰,是很中国的、很石湾的、当然也是很国际的。

  记者:你创作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魏华:其实人追求都是颇为相同的,一个是精神价值的,一个是金钱物质的。这两个是相互的,作为艺术家如果经济好一点,创作心灵自然就会好一点;精神的创想、趣味、爱好就会多一些。

  记者:那您觉得陶艺家在这个社会里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魏华:艺术家的作用就是走在时代、创意、设计的前面,艺术家永远是挖掘这个时代或者历史最精华最有精神价值的一种创作。就像我现在创作这个“新瓦脊”公仔,这种精神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我挖掘的、我创造的“新瓦脊”公仔就是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精神价值、新的建筑要求有着息息相关的新创作。这些对商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空间。

  现在佛山要打造陶都,一定要找出她的精神价值。只靠石湾公仔的概念去支持这么大的陶瓷精神是非常难的,一定要有新的当代元素、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审美趣味。假如按照过往的那些东西来支撑是很难的,当然我们一定也不要忘记要继续挖掘本土的文化元素和理念。

  我现在做的这个工作对以后的设计师、商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他们有可能将来会开发新的“砖”,这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事物。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有当代情怀、新锐思想,创造思维和行动。

  记者:用您的视角看看现在的建材行业现象?

  魏华:陶瓷产业、建材产业最需要的是一种新锐的精神价值,但很多建材厂家却没有多大的思想,只是一个常常跟风的实体。做地砖、瓷片也好,做其他建材产业也罢,其实完全可以在本地文化、区域里挖掘一些内涵的、实际的东西,而并不需要什么意大利风格、维也纳风格。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