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石湾早已不是地域的概念,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文化的品牌。对于石湾的陶文化,我们不仅要有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更要具有一个全球的前瞻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外来文化,我们的立场非常重要,把自己放得太大就是井底之蛙,把外来文化看得太高就是妄自菲薄,自大是自悲的一种转换的方式。事实上,中华文化或某个地域的文化,它的形成,如果不是以发展的眼光去。我们很难建构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
从公元1999年南风古灶不断的把大批中外艺术家请到石湾进行交流,时至今日,一方面我们不能否定其重大意义,另一方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对待中外艺术家作品以及所呈现的学术文化价值的态度,客气点说我们至少对待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创作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在于我们的态度麻目,另一面是我们的无知,更深的是我们没能建构相关的学术机构和对应的体系,我们没有建构起珍藏这许多艺术创造的框架和平台,从这点来说我们的保护和吸收都大有营养过甚之虑。
十年了,我们沉淀的足以让我们很好的反思,我们在纷乱的生活里没能很好的梳理我们的脉络,把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相对于石湾五千年制陶历史、五百年的窟火并不算久远,在科技昌明的今天,这种带有人类最原始方式的劳作,更能窥视到人类的本质,也最能展示人类文化的生生不息。艺术家的创作借助五百年的窑火,创造了他人包括让艺术家自身也感动的艺术精品,他们在本质上与五百年前的先人们似乎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因为南风古灶的窑火,早已融化了时空的壁垒。同样,因为窑火使得三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陶艺家来到了石湾“朝圣”,并因此,他们的作品通过南风古灶的窑火与石湾永远的联接在了一起。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把尽可能多的作品整理呈现出来,让我们回顾并梳理我们的脉络。借助今天的开始,我们希望这些创作永远并完整的成为石湾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我们的世代去很好的珍爱它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