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水画法——陆俨少画论

  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真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水便得涛浪潆洄之势,如绮、如云、如奔、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呆板矣。
  或问山水何性情之有?不知山性即止而情态而面面生动,水性虽流而情状则浪浪具形。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山有泉瀑而活,画瀑布须审度上面山岭竹树,是否有此水源。水源深远,则瀑流洪大。水源不多,则瀑布宜小。切忌上面知道山顶,毫无水源,而悬瀑千尺,倾泻而下,是悖于情理的。
  因山石结构之不同,故瀑布之形成,也无有相同者。如在一图之上,两瀑并挂,水量不宜相等,要有大小曲直,一求变化。
  水流石间,时咽时畅,因势曲折,既有来处,又须出路。
  因山石的结构不同,水口的变化亦多样。在一张画面上出现两个以上水口,切忌雷同。水口之大小,画法之繁简,须看整个画面而定。
  岩石平铺,水流弥漫而下,如帘如织,要有聚散高下,在整齐中求变化。
  小桥曲折,下笔宜宛转流畅,以自然为上。
  两山夹涧,水流一泻而下,以取其势。线条要拉长,悬腕中锋,下笔之际,切忌凝滞。
  要表现流动的水,只有运用各种线条,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湖水弥漫广远,水波微动,通常用网巾来表现。画网巾水线条宜用中锋,一用侧锋即扁。平拉过去,有规则的屈曲,上线曲向下,下线即曲向上,互相连接,组织如网状。画时执笔宜高,正坐悬腕,自左向右拉出线条,运用中指作有规则的屈曲。
  又有几种湖水画法,不是接长线条,而是利用短线条来表现湖面有风,扇起波澜,浩淼生姿。
  大江之上,无风自浪,用写“人”字以组合之。
  于“人”字之中补上一笔,以表现近景波纹。
  画湖水时候,画面隔出几条空白取其变化。
  粗笔横扫,乱而不乱,以写粗犷大写意的山石相配合,亦是画平波一法。
  轩然大波,望之如有洼隆之感。此在工笔山水中多用之。其画法先勾间架,再加细纹,顺理排比,切忌打结。
  画水画云,用笔线条相类,只是云从正面立体看,所以弧线偏圆。江水从平面看,弧线宜偏扁,方合透视,而不致把江水画得站起来。
  大江流入三峡中,江面平窄,激流汹涌,要写出惊波溅沫之状。近有写三峡者,每作帆影往来,实则急流之中不可能有帆影,是乃违背物理,不足为法。
  江经三峡,两岸高山束隘,水势迅猛,喷薄回旋而下,线条屈曲流转,其间要有离合聚散,方见不平。
  大江东去,流量至富。然非平流而下,其间水纹综合,揖让聚散,而成为派。下笔不可凝滞,长线回环,首贵自然。
  大海浩瀚,望无际涯;洪波轩然,簸荡无时。其水势原地起伏,不同江河东下,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浪尖白沫飞溅,首要写其雄壮。
  画水设色,当画好墨线之后,整体拖湿,等约一分钟手,俟其未干,于水波凹或墨痕繁复处,设以淡青色或青黄色。如果画黄河,则用土黄色。一次不够,再加第二次,干后用原来颜色依墨迹勾描之。
  按:传统画水,宋代的院体画多取繁密细致的画法,其中尤以南宋马远所作的水图著称;而元代文人画家的画水,多以空白来替代,即便是画水口,用笔亦极简率。陆俨少先生画水最初是取用院体的繁密画法,但他画得更为灵动而有变化;至后期,其笔力日趋遒劲而显苍茫,尤能抓住其纵横开合的壮阔气势,再加以云水相激荡和上下坚凝山石树木的映衬,已达到出神入化、古今独步的境界,成为陆家山水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

作者:徐贤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