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第一次看到胡紫桂的书法是在永和书社第三回书法展览上。当时,有一幅八尺隶书对联,线条舒展、气韵绵绵,令我眼睛为之一亮,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作者就是胡紫桂。
胡紫桂生于沈从文笔下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古镇。那里的秀美山川,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朴实的民风,塑造了他纯朴善良的性格;丰富的湖湘文化,又使他的书法呈现出雄强豪放与浪漫潇洒的特色。他性格沉着稳健、不尚张扬,待人诚信而笃实,因而颇受圈内外朋友的好评。胡紫桂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协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协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美术出版社专业美术编辑。其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今日美术馆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铜奖等,入展八届中青展、二届行草书展、八届全国展等全国大展。
胡紫桂是有着自己独特视角和敏锐思想的书法家。在笔墨中入古出新、求精、求变,是他书法审美追求中恪守的一个准则。二十多年来,他浸淫在秦篆、汉隶、金文、章草和 “二王”法书等传统经典里,日积月累,融会贯通,书作已渐臻佳境。他没有急于创新求变,没有盲从时风,依然是广览博取。正是这样一种执著坚定、锲而不舍的艺术精神,加之他在书法上的敏锐感悟,使得他近年来的书法创作呈现出一种厚积薄发的底蕴。
紫桂笔名古铁,“古”者,“传统也”,“铁”者,坚硬、执著、刚强也。我想这个名字很符合他书法的整体风格。对传统经典,他能“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敢“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作书喜用羊毫,驾轻就熟,笔法灵活,笔性灵动,尤其是对长线条的控制能力非常人所及,在他的行草书法作品中可见一斑,且字与字之间呼应紧密,行气贯通,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笔画线条如“直木曲铁”,“笔势来,如铁丝纠缠”。由于作品中长线条的恰如其分地运用,使他的作品益显浑穆大气与酣畅淋漓。这与当前书界盛行的姿媚乖巧的小行草书风迥然有别。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书筏》中说:“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他在用墨上的掌控能力使整幅作品显得血肉丰满。落款寥寥数字,简洁紧凑,干净利落。综观他的这件作品,猛厉而不乏温润,古拙中又透着灵气,正如其人,敦厚而不失轩昂,扑拙中透出睿智。
胡紫桂在生活中乐观豁达,积极向上。他曾负笈杭州,游学北京。尤其在北京期间,他租住在首都师范大学附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房内没有窗户,没有暖气,仅有一张小床和一张书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每天仍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上学。丰富的阅历、豁达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发诸笔端,使他的作品充盈着一股昂然向上的气势。
对书法,他诸体皆擅,尤精行草与小楷。他的小楷,古雅静穆,直追魏晋。于书法之外,他对国画和篆刻亦有涉猎,擅长画竹,篆刻作品曾入展西冷印社第四届篆刻展。
作为湖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主任的他,我想,他必将为促进湖南书法事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亦会更加勤奋, “铁”而“古”者,将愈显魅力。
( 原载2005年<中国书画报> )
作者:刘从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