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扶桑正是春光好---“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展”观后感

  “访日画展”的另一位作者梁世雄教授,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他早年在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便得到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的言传身教,基础深厚,功夫扎实。

  如果说访日画展中,黎雄才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全面出击”,题材多姿多彩的话,那么,梁世雄的作品便以推出一组组系列镜头而别具特色。

  笔者在参观画展时,便注意到梁世雄以富士山为题,竟作画五六幅之多,而表现手法迥然不同,或酣畅淋漓,或刻意渲染,或营造气氛,无不诗意盎然,富于变化。

  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梁教授。他说:“我是有意识去画富士山的。富士山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不但是日本的标志,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体现。画好富士山,就很能反映出日本的特色。因此,我环绕着富士山的精神和外貌,风雨晴晦、雪拥云封的变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动手创作时,我便通过感性的、理性的认识去表现富士山的内涵和意蕴,以及在各种氛围下气象万千的独特境界。有一些作品,我是结合日本诗人描写富士山的诗作而构思的。”

  梁世雄还对笔者介绍说,他这次画展中的作品,除侧重表现富士山外,还抓住了几个最能反映日本特色的题材:樱花、古建筑、大海。

  的确,梁世雄笔下的樱花,望去如簇簇绯云,生机勃勃,丰姿俊采,宁静祥和中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樱》中三名身穿和服的少女,在樱花林下喁喁细语。让她们徜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享受着春浓似酒的迷醉吧,不要惊破引人人胜的《樱花曲》。而另一幅《奈良之春》,则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衬托出樱花绚丽曼妙的境界。拙干虬枝的松林前,樱花烂漫,连云胜雪。花下,一群梅花鹿嫣然顾盼,舐犊情深,好一片和平的土地,好一派醉人的春色。

  梁世雄不讳言表现樱花对他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他曾作过多方面的尝试,才抓住樱花的特点写出满意的艺术效果。

  日本的古建筑最能反映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名古屋市的名古屋城,奈良的药师寺、唐招提寺,三重的伊势神宫等,既有中国古建筑斑斓的色彩,又有日本建筑的艺术风格,在梁世雄的笔下,无不神采俊逸,气宇轩昂。

  日本既为岛国,大海锤炼了日本民族。数月前笔者在广州欣赏过日本艺术家表演的太鼓,那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节奏、韵律和气势,撼人心魄。观赏着梁世雄以大海为题的作品,那鼓点,分明从遥远的天际飞来,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轰鸣震响,铺天盖地,雄壮激越,使人意气飞扬。

  艺术,之所以具有磁性和魅力,是艺术家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了不平凡的创造!

  (原文载1992年10月9日《澳门日报》)

作者:杨永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