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何伯群,洛南寺坡人,由一名供销社的财务人员,经过奋力拼搏,成为名闻海外的书法家,在其攀登艺术高峰的三十多个岁月里,几多欢欣,亦不乏带有几分传奇色彩。
伯群幼承家学,天资聪慧,加上勤学苦练,青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字。后经书画大师石鲁的指点,从二王、颜柳、北魏诸碑等墨迹中寻找契机,体察精微,不断更新求变,使作品充满了古朴、恬淡、疏朗清雅的韵致。
一九八二年,在陕西省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中,伯群的作品获得一等奖,而后连连获奖,作品屡见于报刊杂志。一九八四年春,他被借调到西安“文宝斋”书法研究室工作两年,其作品出售或赠给了日本、美、英、法、德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朋友和港澳同胞,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英格其斯来信说:“先生的书法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气质。”日本国众议院议员山下泰一来信说:“你秀丽的墨迹,已悬挂于居室,将永远珍贵保存。”日本神户大学特意请他书写“梁山泊”匾额,悬挂于迎宾厅。该大学校长说,题词令人钦佩。迎宾厅可是用作接待政府要人的,墨迹确实与之相称。
伯群的作品使外国友人一见倾心,在文宝斋每幅售价五百元以上,但他却对此很淡薄洒脱,认为书画是雅事,不可以金钱论之。他的作品,散见于西安、商洛城乡数百幅,从不收取分文。小学生张荔求教,他题写:“梅花香自苦寒来”相赠,给以热情鼓励。每年春节前夕,伯群总是义务为群众书写春联,非写它三天五夜不肯罢休。其良好艺德可见一斑。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伯群的作品流传海外最多的当属日本,多次刊登于日本书法杂志,并有学者写文章评论研究。一九八七年八月,伯群应邀赴日访问,参加了京都、奈良、大阪、神户等地的书法交流活动。书写了四十余幅作品,受到了日本友人的高度赞赏。东瀛归来,伯群积极组织和开展中日书法交流活动,发起成立了“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集结了商洛地区一批书画名家和青年新秀,会员遍及全国十一个省市和日本、港澳台地区。去年元月,该研究会举办了首届书画展,《商洛报》于二月二日以整版篇幅报道并选登了部分作品。报纸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书法界的高度评价。日本书道研究“秋萩会”会长石井峰云、青山书道院教授永田义夫来信大加赞扬。《秋萩会》杂志在三月号将《商洛报》整版予以转载。这是我区书画作品和《商洛报》文稿、照片首次在外国刊物集中刊登。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举办第二次展览,展出中日书画家作品百余幅,《陕西日报》在头版予以报道,展览受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书画传友谊,碧空架彩虹。何伯群为促进中日书法家交流留下了一段佳话。
(原载1992年4月2日《商洛报》)
作者:源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