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巍巍秦岭,绵绵商山,风光秀丽,历史上仓颉造字的创始之地,素有“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之说。如是环境,孕育了历代无数的文人骚客,丹青高士,何伯群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陕西洛南人,他一生中当过会计、供销营业员、文化馆副馆长、文化局副局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他生于书香门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着他的艺术灵性。他从小喜爱书画,曾每日奔波四十余里,拜师于当地著名书画家杨林兴,临摹颜柳,研习欧赵,继迢“二王”,寒暑不辍。70年代,何先生借调到省农展馆工作,天赐良机,他有机会求师于石鲁,再经潜心操练,其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遂脱颖而出。作品风格清丽自然、质朴洒脱。
何先生在艺术追求上的坚持努力与实践,于书法上的表现尤为明显。他中西结合,兼容并蓄,在传统的五体字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笔法,字里溢出大山的阳刚与雄浑,又不乏自然之灵气与厚朴,深得同道的喜爱和赞赏。
在84年的中日文化交流中,何先生的书作“笔墨千秋”和“心平寿自长”,曾使日本国青山书道院院长永田义夫倾心佩服。于是彼此以笔墨谈心,往来不息。永田先生于87年邀何先生赴日访问讲学。在此期间,何先生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特别是把商山文化推向了世界。
何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作品曾在日、新、法、美、香港等地展出,好些作品被国内外诸多高等院校和博物馆收藏。他本人的艺术成就与事迹也被编入《陕西文化艺术名人录》、《中国民间名人录》、《当代书画家篆刻词典》、《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词典》、《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传集》等辞书中。
何先生甘于淡泊,为人随和,迷恋戏曲,作得一手好文章,尤功诗词和对联。何先生很忙碌,要辅导别人,又要干文化馆的工作,还要创作。为扶植一代新人,繁荣商洛文化,何先生先后创立了洛南书法学会、中国黄河书法艺术研究会,多次组织群众书画展及理论研讨会,五次举办中日书法联展。在他的带动下,商洛研习书法已渐成气候。
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何先生,精神矍烁,一谈起他的艺术生涯,便精神亢奋。他说自己现在依然信心十足,灵感好,潜力大,悟性也好。但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恨无三头六臂。真正要做到艺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是不容易的事。
我们的时代需要像和先生这样的艺术家,他一生追求不止的最好注脚,便是他的作品。我们祝何先生在艺术的天地里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原载《新潮时报》1995年•3月)
作者:海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