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日本报纸访谈
我十数次的日本行旅,竟十之有八在秋天。
秋天的日本,水是清的,天是蓝的,那些我怎么也记不住名字的、做生鱼片的鱼,这时候也格外肥硕,看着有颜色吃着有滋味,云高高走着,树枝上参差悬挂着的红柿子让我有“都门思秋”的欲望──红叶是有名的,还有数不清的温泉,盛秋的晚上,在日本乡下,如四国这样的乡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静静坐在户外温泉的软滑的热水中饮酒看天,天亦深澈多情思。
随处可见一丛丛参天的竹林,草草写下来日本的性格。直,硬,认死理,也雕琢,刻意,准确,拼命,团队精神――加一些人为的温情。那远山一派苍茫碧翠的绿浪中,总是夹着一股深深的黄,一簇赤朱――色彩在扶桑的秋日会激起来带着阳光的变奏。
日本那让人厌烦夏季梅雨的纠缠、湿热过去了,混杂着江户味道的叫卖和洋文夹杂着的广告也似乎声息小了起来,燥动一过,便成全了这秋天成熟的宁静。
我享受着秋天独有的美食佳肴,即便是平常都可以吃到的日本拉面,这时候也觉得格外劲道,热乎乎的,我以为这感觉是超过夏天扮了芥末、搁了海藻条条的冷面,面罢,喝完不要钱的面汤,小馆子的角落,主人漫不经心放着让客人随便带回家的油炸的碎面条屑,或顺手就吃了,道谢,鞠躬,一声沙扬娜拉,掀起来土蓝或是淡赫色的土布门帘――都是一股人间烟火那安祥平静的斯文。
我看着秋天才有的浓云,厌厌飞着的鸟,看着火一般灿烂的枫叶,还有秋天愈发冷峻、看不出皴法的石头、山,闻着秋天的滋味,消受着秋天无雄心的日头和有目的的月亮。秋是好的,正午暖和的阳光是好的,平凡人踏实的中年是好的,生命成熟壮美是好的。
也就是那个早上打的主意,去京都,当一回跟着旅行团不动脑子的游客,坐着巴士,跟着导游的三角旗帜拍照,到此一游之后,再买些纪念品。
毫无疑问,京都就是京都――那些建筑,顺手把我带回了大唐王朝,一恍惚,我甚至不觉得京都属于日本――谁不信,杜牧在石头旁那一片碧绿的湖水边上改着诗稿?又有谁不信,王维在这会写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故国平居有所思啊!
然而,京都就是京都,隔!京都人的和善、修养好是面子上的,骨子里面带着脱不掉的自恋、自尊和自傲,啊,我们是在文化中心活着的子民呀。笑是敷衍和职业化了的。秋风拂过,送目细细看看那神社、庙堂,看那些原木的梁和柱子,便现出端倪了,日本太精致,太唯美,也便多少一点做作,那些属于自然山川的孤独,也不能不在人工的妆点下称臣俯首,唱着世俗的曲调――就象一个犀利的猫头鹰成了被豢养的家禽,温顺取代了原初的野逸和不驯服。京都呀,看着也就是一个和风大盆景,古老盘节的曲干皆按照主人的需要盘着、曲着,倔强着,峥嵘也幼稚。京都,京都!
倘佯着,我既是客人也是主人,为客者,于这锦山秀水之间不过观花走马一回,主人者,京都漫野的草木之间,我都闻到中国退回去一千两百年的滋味。说到底,美,毕竟需要粗砾的根基才显出清水芙蓉的秀,不加粉脂的纯正才意味深长,我一下子明白,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墓的那些石刻,为什么会生在中国,为什么也只能生在中国。
没有免俗,跟着导游的哨音端着相机到此一游之后,伴着渐渐远去的晚霞做我浮生半日的休憩。
莲荷无声138*34cm2012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