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漫长的中国历代绘画史中,传神和写意总是统一的。故有“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唐•卢照邻《释疾文序》)”之说。如徐渭、金农、八大、石涛、老缶、白石等,其写意花鸟中莫不有意强化体现花、草、鸟、虫、鱼的造型特征,而融入自身的思想个性,从而将其所表达的对象形象风格化,并由此而蕴藏着一种内在的“意”来。画家颜泉笔下独立的仙鹤、荷边的翠鸟、芦下的鸣鹳等,在造型的基本特征上可以用“简朴”二字来概括。以“简”为基本特质,以笔简神完,笔简意足为指归,以追求写意及传神为至高,把着眼点在表现物象的形态动势上,对形和特定神态的把握,并加以涵概提炼,再注入独特的审美意趣,籍以抒情寄意。
颜泉先生将花鸟没骨法和象征意蕴联系起来,立足于中国传统,并对没骨法和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而探索出自身个性的技巧和技法,创造出一种稳定的风格和升华了的艺术境界。其在大写意国画的精神探求和形式探求两方面,作出了斐然的成就。其作品构图的简约精洁,有独特的审美角度而不受程规俗套的束搏,在平凡朴素的场景画面中发掘着内美,善于在大片的布白和连绵的墨韵之间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他画中的草木花卉大多繁茂而充满生气。虫雀栖息时的休闲和谐与其用笔用墨,布局经营都不可分割地相附相成,而共同创造出一种貌似喧闹,实则静穆,生机盎然却又闲适安寂的意趣。
宋•张孝祥曾于《浣溪沙》曰:“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中国画笔墨结构的追求远远不在于客观形似,乃更在于神似,在于笔韵意涵。先生的国画讲究笔墨结构,长期的摸索钻研,使其笔墨功夫相当深厚,既自然又朴实,既奔放自由又严谨有度,在笔墨中渗透着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悟,而使其作品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能含涵传统深度。
“写意”二字可于书法艺术中“以意写之”的角度去理解。“写”之一字,最早使用为作画之意的可能应从元人算起,元初赵孟頫诗曰:“写竹还应八法通。”汤 又言:“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颜泉先生的作品率意自然,不求对形的写实,而只求意气神韵的传递,处理画面形象自出己意,而对线条亦不单纯按照形象的结构来组织,而是充分利用它与墨色体现自己对笔墨的理解。正是在这方小小的尺牍天地之间,自始至终弥漫着他所苦苦追寻的内在张力。那种恣意纵横,开合卑盖的气魄和量度,那种驾驭笔墨的能力在此一览无遗。在此寂寥清净的氛围中,画家注重的是艺术的主观性和内在性,强调内心的直觉表达和自我感受,以简代繁地展现出大千世界和直接走向生命深处的诗性和意绪。
画家所沉迷的酣畅淋漓又静穆幽深的艺术创作状态,在力求对传统精神的体悟中,在纵横深度空间的极力伸展自然内潜的弘大和谐与生命不息的力量中拓现而出。他吸取文人士夫画中闲适恬淡而去其消极内守,在吸收节气骨力的同时,又使自身的个性气质、胸襟内养、悟性才情在激扬水墨,解衣般礴,收放自如中隐隐而出,故而能使读者在观后能获取愉逸怡情与个性释放的感悟。写至此,吾等感得一词:
浣溪沙•读颜泉兄花鸟画
秋鹳荷边酌浅溪,
拈花栏下净无泥,
风轻月动子规啼。
意写枝花抒恬寂,
神传叶卉吐灵犀,
乐耘砚海御春犁。
笔墨自出己意,对笔墨的追求往往体现着一个画家的艺术修行。颜泉的写意花鸟画之所以能如此叩击着我们的心灵,不仅仅在于其倾情地表达了他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更是因为他发诸内心情感的真挚和强烈的流露。先生在其所日积月累地缔造的笔墨世界中默默耕耘,甘苦有味,沉醉其中,他的绘画艺术必将愈日以新,愈日以清。
作者:卜绍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